坐在夏梦旁边的汪明全伸头道“我也有点紧张。”
许望秋转头看着夏梦“夏梦姐,你不紧张吧?”
夏梦微笑道“我不紧张。”
“不愧是大姐,就是镇得住场子。”许望秋竖起了大拇指,拍了夏梦一记马屁,转头安慰江大卫他们,“我们的电影很好,你们就放心吧。”
放映厅的灯光很快熄灭,银幕亮了起来,电影正式开始放映。
在出口公司的厂标过后,首先出现银幕中的是一块小三四平方米的水洼,此时天上下小着雨。雨滴落在水洼中,泛起道道波纹。大概三四秒钟后,由远及近的口号声响起,紧接着,水洼中出现了人群的身影。只是由于是倒影,看不清牌子上写的是什么。波光粼粼的水面,浩浩荡荡的身影,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镜头缓缓抬起来,一支游行队伍迎着小雨,浩浩荡荡地向这边走来。游行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穿着白衬衣或者白色短袖,手里举着太祖像和抗议港英政府的标语,嘴里喊着抗议口号,浩浩荡荡向这边走来。
镜头切换,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个七八岁小男孩,打着伞站在路边,是少年郑毅和爸爸。郑毅的特写镜头,他迷茫而又好奇看着抗议队伍。以他的年龄很难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抗议,也很难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一声尖锐哨子猛然响起。镜头猛然向右一转,街道另一边,全副武装的防爆警察从路口涌出来,排着整齐的队伍,杀气腾腾地向这边开来。镜头向左一转,抗议地队伍还再继续前进,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抗议人群对着警察大骂,骂他们是英国人的走狗,骂他们是穿着黄皮的走狗。
警察队伍开了过来,他们并不出声警告,直接顶着盾牌,用警棍劈头盖脸地往抗议者头上、身上打。警棍打在抗议者身上,发出啪啪的脆响。
抗议人群中有人惨叫,有人头被打破了,有人捂着受伤的部位蹲了下去。人群中有人高呼“跟他们拼了!”抗议者们愤怒地咆哮着,冲上前去抢警察的武器,可赤手空拳的他们哪里会是警察的对手。
抗议队伍很快被警察冲散,抗议者一个个被打得头破血流,惨叫着四下逃散。
接下来是一段纪录片的片段,愤怒的群众挥舞着红宝书、喊着口号,在总督府示威港英政府开始更大规模的镇压抗议者潜入香江的内地民兵在沙头角与香江警察枪战佐派开始以罐头罐制造土制炸弹及汽水瓶来制造燃烧弹袭击警署……
年轻观众对电影开场很满意,觉得这个开场精彩极了,上来就是警察和抗议者的冲突,场面暴力又血腥,将观众的胃口都吊了起来,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四十岁以上的观众感受却完全不同,很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想起了自己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在1968年5月,他们就像电影中抗议者那样,举着太祖画像,打着抗议标语,喊着口号,在街头与警察对垒。他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5000万人口的法国有1000万人参与了这场革命,震惊了整个世界。
五月风暴的时候,夏布洛尔和贝托鲁奇都在巴黎。他们都是那场运动的参与者,他们跟巴黎的普通市民一样,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然后被警察驱散。看到电影中那一幕幕非常相似的画面,他们不由感慨万千。
十六年过去了,戈达尔和特吕弗分道扬镳了当时的电影节罗贝尔法弗尔勒布雷马上要退休了而特吕弗已经是癌症晚期,活不了多久了。
夏布洛尔轻声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就十六年了。”
贝托鲁奇擦了擦眼睛,就像擦亮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神情坚定地道“真是了不起的年轻人,竟然把那段历史搬上了银幕!当时他恐怕还是小孩子吧!等到将来,我要拍一部反映五月风暴的电影。”
五月风暴的时候波兰斯基在戛纳,是电影节评委。他跟特吕弗他们是朋友,但他们却因为是否中止电影节发生了冲突,他因此被指责为“反动派”,并跟戈达尔打了起来。
想到重病卧床的特吕弗,想到分道扬镳的戈达尔,波兰斯基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有某种情绪在流动。他作了个深呼吸,感慨万千地道“当初那件事很难说谁对谁错,但无论如何那是值得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