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院中站了一会儿,终于缓缓开口:“老四,朕一直不曾问过你,你幼时总是站在这里发呆,到底是在想什么?”
在想前世的那些人,那些事!只是这些话真要是说出口,肯定立马被当成是妖物抓起来吧,朱棣只能含糊道:“在想外面到底什么样?”
外面?康熙微挑眉峰,这答案虽有些太过简单,却很符合幼童的古怪念想,回头问道:“你如今也出宫多年了,这外面是否如你当年所想呢?”
说话间还饶有兴致用手比划了下:“那时候你才这么点,总爱像个小老头一样背着手,在外面一站就是半晌,你额娘还总是很担忧呢。”
“是也不是……当时我所知的皆源自于宫女、太监们的讲述,可他们口中的外面很分裂。宫女口中大多富足平和,没什么意思,而小太监们则各有各的不幸,有些个心性豁达的,也会给我讲讲乡野趣事。”朱棣小心应答道、
康熙轻笑一声,柔声道:“不是外面分裂,是他们来源不同,宫女八旗包衣出身,家中日子艰难不到那里去。太监嘛,若非逼不得已谁家父母愿儿子走这一步。”
顿了顿,严肃地看向朱棣,厉声喝问道:“老四,你打小就心思深重,行事极有分寸!追讨国库欠款这样的大事,定不会是你一时兴起,而是你早就谋划好的吧!”
“是!”朱棣毫不畏惧地对上康熙的审视的双眼,坚定地开口:“早在我接管户部之前,就对欠银一事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数额会如此巨大!皇阿玛,臣制其财,则主失德,国库空虚必将动摇国本,追讨欠银刻不容缓!”
康熙沉默半晌,轻声叹息道:“难为你不怕事,自古欠债容易,讨债难。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朱棣简短地答道:“兵马,必须要是这城中最有分量的兵马,还有一道十日内必须还清的圣旨!”
康熙微微摇头,低声道:“好,这都不是问题,朕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拨由你调遣。只是有一条,你向来手段狠辣,这帮奴才是需要敲定,但也需注意分寸,切莫太过。”
朱棣拱手道:“皇阿玛放心,事关朝臣宗室,儿臣明白该如此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