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投入全部身家建起了豆制品厂,基础设施建设和厂区装修一个多月就完工,从河南买的机器设备也运到,已经安装调试。
郭少维这段时间陪着大龙跑各种手续,环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证照。
大龙听他二舅的建议,先不注册公司,而是注册豆制品农业合作社,然后办理家庭作坊生产许可证。
张起安说做豆腐干这种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农副产品,以合作社的名义就足够了,名字就以盖士村命名,盖士村做豆腐有三十几年经验,远近闻名,可以借助这个名气。
郭少维觉的大家联合起来创业,不如叫众联豆制品专业合作社。李盛强说全国各地有很多托运部叫众联或者新众联,不如叫联合众豆制品专业合作社。
张起安觉得名字太绕口,豆制品覆盖面很大,不如就叫盖士豆干合作社。
大龙综合大家的意见,合作社定名为“南乡县盖氏豆制品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发起人必须要5人以上,前期出资是盖大龙一人独资,张起安算是技术,郭少维和李盛强算是销售,考虑到还得需要一家做豆腐的农户,就把本家一家做豆腐的盖荣强叫进来做个空头发起人。
盖大龙去给盖荣强说了自己的计划,希望他能以家庭作坊名义参加合作社,大家也同是同祖爷的兄弟以后相互照顾,共同发展。
“那还有什么说的,都是自家兄弟,应该支持你的”盖荣强同意以空头名义参加合作社。
办完营业执照,盖大龙又请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同学小余科长来指导工作。小余是法制科的科长,他建议大龙既然打开门做生意就要合规合法的做。
环保评审、生产许可,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产品检测,质量管控等各个方面达到国家要求。
在小余的介绍下,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现场做了指导,水污分离,废水排放管网和检测,生产环境检测,水源检测等等专业。
盖大龙还主动到消防部门和安监部门去申请现场指导。
这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到现场做了专业技术指导。他们夸赞盖大龙是年轻人回乡创业第一个自主申请上门指导业务的创业者。
“各位领导,我出门打工十几年,现在回乡创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好样的,有年轻人的精气神,好好干”领导们鼓励大龙。
再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各种证件都批下来,工厂准备进去试产阶段。
岳父建议大龙先期产量不要做太多,要把质量做好,一炮而红,做出来的豆干,他在城里卖菜的档口都会帮忙卖,县城销路由他来打开。
盖大龙不忍心和本地的小作坊在南乡县竞争,这样会大大挤占本地家庭作坊的生存空间。
“慈不掌兵,商场如战场,咱们的目标是县域外市场,但是初期咱们也要吃喝用度呀,不再县城卖点货收点钱回来,工厂怎么运转?”郭少维说道。
大龙岳父也说做生意各做各的,又不是抢人家饭碗,再说如果生意好,需求量大,可以用合作社的名义向那些家庭作坊订购豆腐。
那些家庭作坊和散户可以加入合作社,他们在县城卖完豆腐后,回家可以再做两箱豆腐给加工厂送来。前提时豆干加工厂生意要好,订单要大才行。
解决以上问题后,工厂就开始试生产,做好的豆干都拉到县城里去卖,销路奇好。
郭少维和李盛强两人带着样品跑遍了周边县成,结果订货的商家寥寥无几。
豆干这种农副产品,说到底就是一种小众产品,各县都有作坊生产,在当地反到不稀奇。
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商量销售的事情,盖大龙力主开发省城市场,由省城再往外拓展到周边省份省城。
销量做上去后就注册品牌商标和地理标志。做成地方特色产品,借助当地旅游开发让游客带出去做宣传。
郭少维力主开发线上市场,打造电商平台。
李盛强建议还是在当地销售,可以向市区发展。
盖大龙给大家分析形式,当地市场毕竟有限,本地作坊又多如牛毛,一个县城每天的物资消耗是固定的,没有外来人口,仅仅靠居民,几个学校食堂是吃不了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