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的盖大龙在对豆制品的品控方面精益求精,用最原始的味道勾起人们对豆制品最原始的味觉。
李书才点完了钱,把钱塞进上衣夹层的口袋,确认无误后才空出功夫来和盖大龙搭话。
“现在这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要不是高官来这里站一下,我这一包山货估计要背回去。你咋不趁势宣传一下,把手里的展品销脱掉。”
盖大龙把他的想法告诉李书才,产品靠质量,企业靠市场,不能因为一个人兴而兴,也不能因为一个人衰而衰。
李书才听后默默的不吭声,卖完山货的他一身轻松到会场上四处溜达。
这时邵主任带了几位穿着西装的人过来,其中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邵主任介绍说这几位商人想找天汉市的特产,其中老人点名要豆腐。
盖大龙给来人解释,新鲜豆腐无法携带,只有真空包装的豆腐干,这种豆腐干是即时食品,打开就可以吃。
两名老人询问是否可以尝一尝?盖大龙主动的打开两袋给到两名老人手里,两人在现场就开始品尝,尝过后两人相互交流一翻。
“小伙子,你是哪里人?”其中一名老人问。
“天汉市南乡县的”
“哪个乡村的?”老人继续问。
“原来的盖士乡盖士村,现在的河南镇盖士村。”盖大龙回答。
“你这豆腐是跟谁学做的?”老人继续问道。
“我二舅。”回答完后,盖大龙心里起了疑问,从来没有人问这个问题。
“老人家,这豆腐怎么样?还口味吧?”盖大龙主动的问。
“有一点点当年的味道,是不是不是新鲜豆腐的原因,吃不出当年那个味了。”老人回答。
“哦,新鲜豆腐呀,那不好带,如果你们愿意来我们南乡县来的话,我单独做给你吃。”
两位老人问可不可以卖给他们一些,跟在老人旁边人准备上前付钱。
“我这是展品,不卖!”
听到盖大龙这样说,两位老人有点惊讶,随后又点点头,向盖大龙投去赞许的目光。
“不就是豆腐干吗?我出10倍的价格全部买下来。”跟在老人后面的中年人开口了。
盖大龙听对方的口音像极了打工时福建老板的口音,估计他们是福建商人。
“卖是不卖,看两位老人喜欢,就送给你们几袋吧!”
中年人扔了几百块在桌上,拿起几袋豆腐干就要走,却被身后的老人阻止。
中年人极不情愿的放下豆干,收起钱来。
“难得两位老人家喜欢吃我的豆腐干,我送给你们几袋拿回家吃吧。”盖大龙说。
两位老人临走时要了他的电话号码,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去南乡县盖士村。
盖大龙心想这两位老人一大把年纪,能吃他的豆腐干就是对他的认可,南乡县路远山高,这么大年龄坐车颠簸去南乡县盖士村吃新鲜豆腐,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客气的说说吧。
随着高官的离开,会场上的人越来越少,各企业主都在相互交流。李书才进省城卖山货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他正混迹在大背头的人群中东望西看的看热闹。
盖大龙的展位上也是廖廖数人,鲜有人上前问津。
早在做豆制品这个行业前就有在南乡县单位上班的朋友劝他说,豆制品这个东西在省内都是比较常见的,没有什么特色,做不大。
到了省会里的展会,反倒不如在盖士村头上的展示会卖的豆腐干多。
逛够了的李书才回到了展台,他见盖大龙的豆干还是像原来的样子摆放在桌子上,不由得感叹说刚刚趁着高官的热度卖了多好。
盖大龙微微一笑,商场上卖货的事情,永远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