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士村接连发生几件事情,盖氏祠堂被拆了,盖老太祖屋被拆了,盖老太命陨老院子,大多数村民的祖屋土坯房都被拆了。
到这时候村民才怀念郭书记,盖大龙他们主政盖士村时的好处,那时虽然没有分红,但是村集体有啥事都是集体做决定,对于老院子土坯房也是以开发保护为主。
那时虽然没有分钱,但是有游客来买土特产,有房租收入,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却是年年都有收入的。
现在一锤子买卖,土坯房拆了,一次性补偿,宅基地收归集体,村民什么也落不着。
村里的土地被盖卓天以集体的名义霸占,拆一片圈一片,就等着土地涨价,坐地起价。
那些原先反对盖大龙的人都后悔了,以前遇见外部势力侵害盖士村集体利益,还有民兵连为村民撑腰,枪杆子里出政权,人民武装为人民。
现在民兵连解散,村武装被阉割,拆迁队的人在老院子横冲直撞也没有人敢拦。
事情以然是这样了,后悔也没有用,一部分村民主动找到盖大龙,请他回村住持大局。
李书才听说盖士村村民请盖大龙回去住持大局,他担心盖大龙会返回盖士,于是和两厂村村委商量聘请盖大龙当两厂村的村长。
“我户口又不在两厂村,怎么能当两厂村的村长。”盖大龙疑惑的问道。
“现在都时兴聘请有能力的人才来当村长,户口不户口的不要紧,只要是为了本村好,为了本村发展我们都可以推举他做村长。”李书才坚定的说。
“不行,我刚被盖士村一撸到底才半年,我现在的心思全在自己的工厂上面,没有精力去处理村里的事情。”
李书才见盖大龙不答应,生怕他又回盖士村管事,他心里明白,像盖大龙这样的管理人才,在南乡县这个地方可遇不可求,加上他身后的二黑都是大老板,有他在就不愁投资。
李书才和两厂村委委商量,盖大龙态度坚决,事实上也是,他建工厂也一大堆事情,没有时间处理村务,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请他做村长顾问。
顾问这个职位就是顾着了就过问,主要在大事情上把握,村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用过问,这样就可以把他栓在两厂村村委。
李书才这样做是有私心的,见多了人走茶凉的他觉得想把年轻人留在村子里,就得让年轻人参与村庄管理,年轻人视野开阔,资讯灵活比老一辈人更擅长管理。
他的这种想法和盖士村的领导干部截然不同,那些靠近城边上的村庄因为拆迁项目有很多东西都见不得光。
村子里的一套班子把所有消息封锁的死死的,把年轻人排除在管理层之外,生怕年轻人干的比较好,抢了他们的饭碗。
“真没想到你们村子能这样善待年轻人,”盖大龙叹息说到。
“年轻人有血气,敢打敢拼,不光你,我还想把你们村的年轻人都招揽过来到我村子里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李书才暴露了他真实的目的。
“你这是要把盖士村的青年才俊都网络过来为两厂村所用啊。”盖大龙半开玩笑的说。
“没办法,谁叫我们村穷,不出大学生呢?”
“这叫盖士村跌倒,两厂村吃饱。”郭少维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他俩的身后插了句话。
他的山货生意通过直播卖货做的红红火火,把两厂村山上的山货卖个精光,周边村子听说两厂村出了个年轻人能卖山货,都把山货往这送,两厂村现在成了山货集散地了。
“可以呀,地方太小,资金不够,能收到的山货有限,能帮的乡亲有限。”郭少维感叹到。
在南乡县这个地方,做生意欠账成了潜规则,什么都要欠。连农民的土地流转金,入园务工工资也欠,那些收茶叶,收食用菌的企业都是欠账。
“这些人是无法无天,无视国家法律和乡约民俗。”盖大龙曾经这样评价本地农业企业。
那些拿着国家项目资金的老板,资金一到手就是买房,买车,养殖企业里没有牲口,种植企业没有植物,把企业办公楼修的漂漂亮亮,申报一些假的信息,年产值100请会计做成1000万,10个工人做成100个工人。
对于当地企业这种做法,盖大龙嗤之以鼻,这种没有契约精神的企业做不大,没有社会责任的产品卖不远。
果不其然南乡县最大的茶企嚷嚷着要上市,过去几年了仍然是卖茶叶的。本地的茶叶被炒到上万的天价,可是在大城市的超市里却看不到南乡县的茶叶。
南乡县赖以成名的食用菌,全部被外地企业注册商标,南乡县以沦为外地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