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谁家屋里有关系的赶紧托人把盖大龙捞出来!”郭少维说。
“咱们几个都是白身,求的个关系。”陈仁建接着话头说。
“咱们去找一下郭书记吧,他是县里领导,请她搭救一下。”李盛强说。
“郭书记去北京参加学习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的,远水解不了近渴。”郭少维回答。
“我记得盖大龙的老师在政协是副主席,上次他也帮过忙,要不咱们去求他。”陈仁建出主意。
“上次是盖大龙亲自去求的,人家有这个师生之谊,咱们去不一定能成。”郭少维冷静的分析。
岳老三在旁边听着没有办法搭救盖大龙,气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骂到:“他妈的,尽是求这个求那个,我们堂堂七尺男儿非要求人才能办事吗?求人不如求己!”
岳老三的话提醒了王虎,他突然反应过来,当晚直播有录像的,幸亏自己有备份,为什么不把现场视频打到网上求助于广大网友呢?
几人说干就干,跑到网吧里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布消息。
“见义勇为反被抓,野蛮强拆却逍遥。”
“正义虽会迟到,但不会席。”
“返乡创业小伙大战拆迁队。”
“南乡头条,小伙手持钢鞭,保护祖屋被抓。”
“天降正义,最后的军团对抗现代拆迁队”
“双鞭怒打拆迁队,小伙被拘十五天”
各种标题的消息,视频被广大网友点击,浏览量迅速飙升,网友对盖士村的拆迁话题很关心,已经冲榜上了热搜。
网友对视频里的兵阵很是好奇,在电视里演出的兵阵在现实社会上演,对这种好奇慢慢的转化到对拆迁手段的质疑。
随着社会舆论的发酵,上面也重视起这件因拆迁引发的混战,工作组进入南乡县盖士村调查,老百姓纷纷上门告状。
盖大龙在被关了10天后放出,对他的调查也结束,他回到了两厂村,人们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他。
在盖士村内,凡是被拆掉土坯房子的村民都去工作组控诉盖卓天对他们的威逼利诱,有的老人则去揭发郑则平时代发生的事情。
盖法侯的小白楼没有被拆,白胡子老头带了几位从外地回来的人来到盖士村,据说里面还有海外华侨。
他们在小白楼里和盖法侯一起见证了祖物,一块石碑和一本古书。
石碑刻于清代,详实记录了盖士族人的迁徙路线和族人分布。
古书成书于清初止于清末,记录了两百多年盖氏族人的繁衍生息,其实就是本族谱。
白胡子老头带来的都是江河边上和巴山深处两支族人的后人,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去打拼的人,有几个现在都在国外发展。
他们一行人把石碑拓影下来,把族谱拍照下来,然后所有人对着这两件祖物磕了三个响头就离开了盖士村。
他们走后盖士村的村民才明白在十门两派里,混的最好的就是那两支渔江派和猎山派,他们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不好,但是他们像先祖追随左大帅出征一样,纷纷出门讨生活。
曾经一个传了很久的段子在盖士村成为了现实,来人告诉盖卓天他敢拆小白楼,两派家族财团就收购盖卓天名下所有产业,他敢毁掉两件祖物,那就是自找死路。
那两件祖物在盖士村的盖姓人家看来不过是两件古物,顶多是两件清代文物,但是在远赴海外的两派人眼里,那是家族的圣物。
为了保护家族的圣物,一批五六十岁的老人不惜重新披上祖上的战甲,用古老的兵阵和拆迁队对阵,一个口讯就可以召唤出一支军团。
这种精神就是广大网友说的信仰,是可以召唤出神龙的神秘的东方力量。
盖卓天依然是盖士村最高管理者,他的拆迁行动在小白楼前戛然而止,以前圈好的地,又被村民抢了回去,他们捣碎宅基地上的土坯,把宅基地还田复耕,在上面种菜。
村民们在祖屋上的宅基地种地,个个喜笑颜开,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在农村的好处,这土地房屋爷爷死了传给儿子,儿子死了传给孙子,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盖士村的几个生产小队都各行其是,村民根本不把小队长当回事,各队也不把村里当回事,各管各家。
村民们似乎做好了准备,反正村上从此之后不会再给村民好处,村民也不再为村子服务,村民办事合规合矩,如果不给办,就去找上面闹。
盖士村的局面又恢复到了以前那种状态,甚至比以前还要恶劣。盖卓天堆放在集体土地上的砂石也村民晚上开着车去偷,还和看门的发生冲突。
村民有他们的道理,这土地被盖卓天占着,迟早他要拿去的,既然我们拿不到好处,就把地上的砂石当赔偿。
盖卓天对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不常在盖士村里待了,大多数时间都在县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