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从高琼时开始显赫,高门大户都半个世纪了。
曹家更牛气一些,从后汉、后周时期,豪门传家一个世纪,曹彬更是开国名将,还出了位大宋皇后。
甭管他们的立场,或者说屁股的位置,到底合不合理。就礼节上而言,人家诚意满满,能够看人下菜。
张涯没给钱财,给了新产业、新粮种、新农具。
高、曹两家的回礼,也没有银钱俗物。而是,每家出了上等丝绸四十匹,还转送了六户木匠的雇佣文书。
这些木匠,都是子承父业。
技艺完好的成手,一下子突破了三十位!
对此,张涯是快乐并痛苦着。
建立、运行推锄木工坊的人手虽不缺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要给这些木匠们提供住房、保障后勤,乃至年轻人的婚配。
这都是一连串的大工程!
安置这些新木匠,由徐平山、赵树起负责。
阳凌苑中未启用的小院,供女眷、孩童居住夯土老宅中可居住些男丁,其余的只能安置在西侧军营中。
条件暂时很艰苦,但张涯别无二法。
和传旨的孙太监一样,高、曹两家的管事人,也不会逗留在塬地上。
参观参观上榆口坝、羚羊丘、红薯苗等新事物。
翌日,他们就回返京城。
张涯此时能拿出手的礼物,也就是泡制好的黄蜂酒。三位管事的,每人给予两箱,不让人家空手而归,聊表寸心而已。
接下来,他顾不得喘息。
召集徐平山、赵树起、王春茂开会。
不开会不成啊!不能形成堰塞湖。
前院大客厅,张涯高坐主位,沉声吩咐道:“山哥!你受累一些,郑木匠他们的衣食,要保障好……另外,让李二火,再招位窑匠来。”
“赵二哥,你召集这些木匠,补足所需的木模……我找高叔、石叔,让他们分出百位厢卒,突击制作砖瓦泥坯。”
木匠好手这么多。
若再用夯土老宅,充当临时木工坊,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此时,筹建一座标准些的工厂,包括职工生活区,显得非常有必要。
水泥配额要不到手。
就算另起水泥窑烧制,也没这个劳动力资源。两个军营的厢卒,都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根本就分身乏术。
至于雇佣附近村民,这都进入农忙时节了,也不用考虑了。
如此算来,张涯只能采用沙灰墙形式。
然则,烧石灰的匠人,早已被遣散了。这需要派人跑到耀州,托高铁庆、马东田雇来匠人。
徐平山、赵树起离开后,他禁不住揉揉眉心,心中郁闷起来:麻烦啊麻烦!可恶的道路和通信,太耽误事儿了!
王春茂跑了趟京城,跟着滕子京,和豪门打交道,也算是见过世面。
此时,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同。
张涯略加收拾心情,看了看他,笑道:“茂哥儿!那座小院归你了,回家收拾东西,就和家人搬进来。对了!细犬之事?”
“少东家!俺给你磕头。”
王春茂很激动,纳头便拜,“俺怕途中有的会死,就用那些白金,购得十二只细犬。好在都挺好的,一个都没死!”
“这事儿办的不错!起来吧,无需这个。”
张涯夸赞一句,伸手扶起王春茂,“嗯!你家、徐平山家、杨丙生家、八户新到的佃户,都领养一只。剩下的这只,交给钟三叔……”
不能啥都自己干。
等这些人家把细犬养大,黑枪充当父本配种,小狗崽还能遗传到特性,便能高价卖出去。
到那时,对半取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