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才都是第一资源。
若非郭石柱麾下的泥瓦匠不足,张涯也不会推后实施村民们的新宅,而去先营造木工坊的附属住宅区。
郭石柱等二十来人,辛勤劳作了小半年,虽弄好了这些附属住宅,但标准些的木工坊只完工了七成。
开春之后,要继续营造。
但为了记述方便,张涯给其取个名号利民。
等利民工坊正式开业,随着主打品、推锄产能的提升,他麾下的这些铁匠、木匠,很快就会捉襟见肘。
到那时候,小批量制作三轮车的,都可能破不开人手。高附加值的镔铁短刀亦要停产,更无从涉及制作爆米花机。
为了补充专业人手,张涯都会找机会挥锄头,挖些官府手中的人才,提升利民工坊的生产能力。
此时,包拯主动说帮衬一二,他岂能拒绝这个机会。
“包太守!批量制作此物,需好手艺匠人。”
凝视着包拯,张涯严肃说道,“州府若能请来京城之巧匠……其效更佳!亦能加快造币机的研发,晚生独自进行,耗费时间太长。”
挖人才,挖官府的人才,当然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爆米花机的产量或许很大,但单件利润不高,分量肯定不够。然则,这个水力造币机,对包拯来说,可是个大杀器。
新币条陈中,张涯都没敢多说,只是声称:粗算水头落差、利用流速,造币机若试制成功,单台每日可造三千枚。
就算都是面值五元的新币,一天下来就是旧钱一百五十贯!土坝汇水若能利用两百日,就是旧钱三万贯。
以川口坝当参考,这种规模的土坝,耗资万贯以上、万五以下。生产面值最小的新币,每年的利润也能建两座土坝。
制作十元面值的,获利倍之制作五十元的,获利十倍之!
若充分利用小延川水的落差,营造出三、四座土坝,就能安装一系列的造币机,每年能得一百多万贯,匹敌上千人经营的利国监。
小延川水还是一条小河。
加上北侧的延川水,能多出四、五座土坝,就算其地势偏西北侧,年降水量减少一些,每年的造币量亦能倍之。
这些简答的计算,包拯都清清楚楚的。略加思忖后,他从善如流道:“远之,此议绝佳!包某这就召集京城巧匠。”
“太守雷厉风行,晚生十分佩服。”
目的得到满足,张涯恭维说道,“各道土坝若规划有序,其下游之宽大河谷,亦能淤积肥田、自流灌溉……”
“大善!远之眼光深远,包某着实佩服。”
老包也不是透明人,也顺带抛出自家目的,“先从小延川水着手,规划如此土坝群,还需远之费心。”
做大事需要人手帮衬,否则就是独自苦哈哈。
张涯轻敲桌面,点头说道:“可以!不过,包太守……需给晚生备齐副手,才能事半功倍。”
“成!请陈吉海再返宁州府。”
“术业有专攻,海兄擅长城池、房屋营造,于水利、营田稍逊。包太守,不若调派其他京城水部官吏?”
在张涯看来,土坝数量扩展后,人手越专业,效率就越高。
况且,这还是规划坝系,需要取得水流、造币、农田之间的平衡,人才素养更专业些,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再说了,新府学也会在上半年完工,秋季就可招生投入运行。这样以来,也需要大量专业人士,从事书面教学、以及现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