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书房,赵瑗和席益分坐下,赵瑗问道:“先生如何得知我要去见莫知府?”既然席益已经猜到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兜兜绕绕反而惹人不喜。
席益微笑道:“这件事,也是在下无意间得知的。”于是,席益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席益,父旦,北宋徽宗时期的太常寺少卿。建炎南迁之后,席旦举家迁往临安,不久病故。
在席旦的恩荫下,席益得以出仕。因其极负谋略,被吕颐浩赏识,多次为吕颐浩出谋划策。
前些日子,吕颐浩病重,难得清醒一次,交代完后事之后,就急忙叫人去请席益,虚弱地对席益说道:“大光,你是个大才,一生以收复河山为己任,我本想和你一同为北伐之事劳心戮力,奈何生死不由你我。待我去后,望你可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去辅助他,完成你的夙愿。”之后,吕颐浩再也没有清醒过。
吕颐浩病重,给席益带来沉重的打击,迷惘的席益就到满醉楼买醉,而恰逢那天,秦桧约见莫俦,坐在角落的席益,认出了莫俦。
赵瑗笑问道:“为何凭这个就能猜到莫知府和本王我交往。”席益解释道:“这只是在下的一些推测而已。首先,以满醉楼在临安的地位,一般人绝对无法预订‘海蛟号’这种高级厢房。来者必然是顶级大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政事堂七相。吕相病重,不可能是他,。我多方打听,莫知府到满醉楼时,政事堂五相议事,所以也不可能是他们,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来者就是秦相。”
“我不敢说察人入微,但是莫知府的性情我还是了解的。就凭他对绍兴和议的不满,就足以让他和秦相不相往来,但是现在却和秦相把酒言欢,那说明什么?”
席益看一眼赵瑗,赵瑗轻轻饮了一口茶,眼里波澜不惊,一个十六岁少年就有这种淡定,连席益都有些动容。
席益继续道:“说明莫知府肯定在为某个人做事。据我了解,莫知府上任前,临安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得临安府衙的娄凡曾大闹赵府。两件事的时间相隔那么近,我就想,会不会有人在主导这些事?”
“我再深入理解,发现,似乎殿下在这些事里虽然仅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存在,但是,偏偏就是那么无关紧要,才显得殿下有多紧要。”
赵瑗大笑:“先生是说,本王欲盖弥彰?”席益点点头,表示他正是此意:“殿下地位特殊,但是在这些事里却好像没有起到什么特殊作用,这不是欲盖弥彰是什么?”赵瑗不可置否:“如果本王喜欢低调呢?”
“殿下传闻传遍临安,我想,这不是一个低调的人所为。”席益目光炯炯地看着赵瑗,道。
见赵瑗没反应,席益就道:“而我这几天都在府外观察殿下,发现殿下除了一个叫做赵易的随从之外,还有一个眉清目秀的随从经常在国公府出没。细细观察下来,我发现,那居然是个女子。对外名唤赵玉。综合总总,我断定,这些事,殿下必然参与其中,而且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个无足轻重的局外人。”
赵瑗点点头,笑道:“先生睿智,推理基本没错!”
“可是我好奇,殿下凭什么让史太傅、莫知府、赵户部司都心甘情愿的帮助殿下。”席益紧紧地盯着赵瑗,仿佛要把他看穿。
赵瑗放下茶杯,注视着席益,一本正经道:“他们帮的,不是本王,而是我大宋的子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