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园军营到小平津,不但要横穿雒阳,还要翻过北邙山。整个路程足有数十里,士卒们推着辎重车赶路,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
到了将近黄昏时,公孙昱这支部队才堪堪绕过雒阳城,抵达到邙山脚下。此时一众士卒早已疲惫困乏,公孙昱便让士卒在邙山脚下就地扎营,埋灶做饭。
入夜之前,公孙昱又吩咐许凉和吴匡二人检查了一番辎重。
至于巡逻值夜一事倒不用操心,毕竟这才刚出雒阳,在董卓这头老虎的眼皮子底下,安全问题还是暂时不用操心的。
躺在厚实暖和的卧榻上,公孙昱又将今日行军之事在脑中默默过了一遍。毕竟他虽然在军营里混了将近两月,但真正说到行军一事,他还是头一回,谨慎一些自然是无大错的。
只不过,将所有事儿都确认了一遍无误后,躺下的公孙昱仍旧没有半分困意,还是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自己给遗漏了。
帐内的蜡烛忽然闪烁了一下,公孙昱的思维也随之一跳。
猛然翻身坐起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卧槽!忘了问董卓和李儒,那平津都尉到底是何人了?自己现在可是董卓凉州将校黑名单上的头号人物,要是落在了个一根筋、就要替凉州人出气的都尉手中,恐怕此行就是羊入虎口哇!”
想到这里,公孙昱忍不住猛地锤了一下毛驴的脖子,以发泄内心的难受。
可这一敲,差点让公孙昱人仰马翻,哦不,人仰驴翻。
......
早晨醒来,睁眼便看到明媚的阳光,总是让人心情愉悦。深秋的阳光洒在枯叶凋零的树干上,几乎毫无遮挡,更让人可以尽情享受这温暖的一刻。
北邙山位于雒阳城北,绵延在雒阳与黄河之间。东西横跨渑池、新安、雒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长三百八十余里,南北也有三四十里,丘陵起伏,沟谷处处,成为雒阳北部的天然屏障。
北邙山水深土厚,枕山蹬河,也是绝佳的风水宝地,是以后人有云: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自东周以来,多名帝王葬于此地,仅东汉一朝就有五位,距离雒阳最近的是冲帝刘炳的怀陵和灵帝的文陵,再往北便是顺帝刘保的宪陵、安帝刘祜的恭陵以及北麓黄河边上光武帝刘秀的原陵。
因为帝陵需要文武大臣定期祭祀和参谒,所以邙山道修建的也极为宽阔平整,故此,公孙昱这支部队虽在山中行军,却也畅行无阻。
在许凉的指挥下,士卒们三人或四人一排,排成一条长长的纵队穿行于平坦的山路之间。
他们各自扛着手中的武器或旗帜低头急行,比起总指挥官公孙昱的心不在焉和许凉的踌躇满志,他们似乎更加专注于脚下的道路。
以差不多急行军的速度,却仍旧可以保持队列的整齐划一,足以显示出这支部队良好的素质。
一路闷头赶路,时间自然过得很快。
到了傍晚,当一轮明月升起的时候,这支部队终于抵达平县。
由此一来,摆在公孙昱面前的便剩下了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行军,赶在深夜之前进入小平津渡口驻地;另一个就是就此在此屯扎,等明日天亮的时候再从容不迫地赶到小平津驻地。
“主公,天色虽然不早了,但从平县到小平津渡口也不过三四里路程。不若我们便再辛苦一下,直接进入小平津驻地报道罢?”出了雒阳之后,许凉和吴匡二人便对公孙昱改了称呼。这种变化,表明他们已改变了对公孙昱和立场和态度。
许凉是个直爽的军人,做事最不喜欢拖泥带水,所以他提出这个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并且,这也是大多数士卒们的心思:毕竟已经辛苦赶了一天路了,再劳累半个多时辰也不算什么,入驻地宿营总比在平县扰民令他们心里踏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