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虽然奋斗未必是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奋斗的姿态很美,奋斗的过程唯美,奋斗的结果最美。
当然,奋进者的心灵很美,奋斗者的足迹唯美,奋斗者的心态最美。
奋斗有收获很美,奋斗大收获唯美,奋斗不收获也美,这就是最美丽奋斗者的最美好心态。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明明是凡尘之人却有仙间神的心态,注定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超越仙人的最为杰出的真人。
张文学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勤勤恳恳努力着,踏踏实实奋斗着,千方百计思考着的人,但是,张文学不计较收获,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着眼于付出和努力,相信世间所有事情都会有“拨开云雾见日出”的良好效果,相信“苍天不负有心人”的信条。他觉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都回报!
学校工作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学期末就要考试的,考试的目的是有目共睹的,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检查教师教的情况,以便对于下学期的工作安排有个大概的基础。
所以,到了学期末尾,真正能过好整个暑假的也就是中小学生,对于老师们,特别是学校领导,几乎就没有什么假期。相反。有的时候,越是假期越是忙碌。比如,校舍的维修,教学器材的更换,课桌凳的调配、维修和更换,以及教室墙壁的粉刷以及屋顶的修缮等等,反正这些看似零碎却十分重要的工作都要在学生离校期间做完做好的。否则就要耽误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那可不是个小事情的。
至于老师们,如果不是忙于毕业班教学的话,那就能够愉快地度过大约整个暑假一半时间的,也就是二十几天左右的时间,是可以忙一忙自己的事情的。城市里的老师过得更潇洒一些,可以找个不近不远的地方找个旅行团报名去进行一个花费不多的短期旅游,而乡村里的教师就没有那个雅兴了。因为乡村教师都是家里有分的土地的。自从一九八四年实行的联产责任制以来,农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责任田地。所谓责任田,就是把原来村集体的土地,平均分配给村里所有有农村户口的人们,自己耕种,自己操心,等到秋季丰收的时候,村民拿出自己收获的粮食上交公粮,然后再拿出一小部分交给村集体,那么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这种农村联产责任制,可以说大大调动了农村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加速了农村家庭贫富差异层面的形成。
所以,当时农村的人们都特别能干,唯恐自己家的责任田收成比别人少了。人人都猫着一股劲儿,都想方设法致富,唯恐别人比自己富足了从而看不起自己。实行了农村生产责任制以后,由于自己的责任田里用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就能够把庄稼经营好,所以也解放了一些劳动力,国家也号召有头脑有实力的人可以经营商业营生,这样,不少人就抓住了机遇,当了个体户经商。这样,张文学的家乡很快就热闹起来了,种地的有了比较多的自己家吃不完的粮食就拿出来卖掉,农民手头就有了多余的钱,经营商业的人们手头也有了较多富裕的钱,于是人们的生活好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比较好起来,人们的心里面高兴起来,脸上也多了一些灿烂的笑容,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
当时张文学的家里面也分了三块地,两块好点的地属于水浇地,也就是必要时候能够浇上水,于是小麦和玉米两种粮食循环种植,较差的一块地是旱地,没有水源,所以不得不靠天吃饭,于是一半土地拿来种地瓜,另一半土地用来种花生。当然,这块旱地的收成是不能保证的,风调雨顺的时候还好些,真到了大旱的时候,那就几乎是颗粒无收了啊。
但是,无论如何,平常年份的总收成还是不错的,一年的总收入胜过集体耕种时候的三五年总和。
所以,张文学虽然是公办教师,但是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免不了要帮家里一些责任田里的工作的。
因为单凭张文学的这点工资是养不起这一家人的,而且地里面的庄稼长不好,别人也会说三到四的,那样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爸妈是不能接受或容忍的。更何况,张文学的爸爸身体不是很好,是干不了重体力活的,这就注定了张文学势必承担一些家里的庄稼地里的活。
所以,当老师不容易,当一名乡村教师更难,当一名家里有土地的农村教师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对于张文学来说,倒也没有感觉很困难。
因为张文学从小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除了在铜锣县上学期间很少干农活以外,其它时间从没有落下这些农活,只是从没有作为过主要劳动力罢了。而且,张文学既不害怕农业工作,也不认为自己干农业工作丢人现眼,甚至还感到非常新鲜。
所有张文学的这些思想观念就决定着张文学的幸福观。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付出和勤奋劳动的一切合法获得都给人幸福、欢乐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