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大贵家用过午饭,又等了好长时间,村里的居民闻讯也赶过来凑热闹,你一言我一语的和张富等人说着话,张富倒是对百姓的疾苦的了解又增加了许多,不过一时间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处,就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难题,第一就是世家掠夺的问题也就是后世学者一直在说的“土地兼并”的问题。
第二,就是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只是这个时代土豆和玉米这两样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作物都还在美洲呢。汉朝的制船技术虽然不错,但若是想造出横穿太平洋的大船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即便张富知道一些理论,要想实现,至少得集全国之力花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
汉末北方以种植粟米为主,还种植其它的糜子、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产量都不算太高,赋税又重,一年下来勉强过日子罢了。若是遇上灾年,太平年间还好,向如今这般乱世饿死着不少,“易子而食”之事更是寻常。
想要解决这两个难题现在都不太现实,不过张富暗暗记在了心中,既然老天给了自己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自己也总要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过了莫约两三个时辰,派回南郑的几个士卒回来了,还赶了一驾不错的马车,张富等人就准备回城了。临行前他们将带来的所有的东西都分给了村民们。
冬日天晚得早,回到城里已经是傍晚了。
回到南郑城,此时大年刚过,街道上并没有多少百姓。张富自己带着蔡琰和许家爷孙两人回府了,又吩咐甘大派人到各个大营中摸摸情况。
回到自己的小院张富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小院里似乎住不下这许多人。自己的小院总共也就六间房。其中一间住了自己,一间住了月儿,一间住了丫丫母女二人、一间住了蔡琰主仆,一间是自己的书房,还有最后一间也被改造成厨房了。
这回,可真的是住不下了。本来,像月儿和李婶等人应该住在专门的仆役房里的。不过郑寻颇为理解她们的苦处,而自己的院子也空旷,才让他们和自己住在一起的。
看着有些为难的张富,月儿咬咬牙道:
“少爷,要不然就让我回原来那里去吧。”张富摇了摇头,道:
“那哪行,这样吧,你先搬去和琰儿住上一晚,带灰晚宴的时候,我到母亲大人面前将隔壁的小院要过来,到时打通就是了。”
其实汉中太守府还是很大的,因为君臣关系,其实太守府的占地面积甚至比杨府还要大一些,像张富住的这种小院至少也有二三十个,甚至二叔张卫也有一个小院在这里,只是他从未住过。
原本这里太守府算是较为空旷的,毕竟张家没多少人,就算加上仆役和亲卫侍从,也绝对住不完那么地方。
只是前番张鲁将其中的数个小院改造成了仓库,储存张富从郿坞带回来的财货了,而且由在太守府南侧腾出了一大块地方,驻了兵马。
如此一来,空下的院子就少了。而临近张富的这个小院,也就是原来给张卫准备的,只是张卫有自己的府邸,也就只有在醉酒的时候才会在这里住上一夜。这个院子,可要比张富所居的小院要大得多,总共有十几间房呢,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说实话,张富还真是早就看上了,只是自己在小院里也住惯了,而且自己也不过是一个人,没好意思开口。这回却是不同了,自己也要娶亲了,也该换换地方了,自己的小院里连蔡琰的琴房都没有,害得她只能在院里弹琴,张富可一直记着这事呢。
月儿没有多说,赶忙去将自己的东西搬到了蔡琰的屋子里,让出房间给许家爷孙两住,倒是让他两颇为不好意思。张富又找来两个男性仆役,让他们侍候老者洗澡之类的。
忙来忙去,也没个结果,倒是肚子饿了起来,刚准备让李婶去弄些吃的,没想到有个张富的亲兵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叫道:
“少主,主母快生了,主公让你赶快过去。”
“好。”郑甫没有多说什么,交代众人一句,不用等着自己回来就跟着亲兵往后院里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