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堇去往酒楼的街道正是扬州城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此时走过去看到各种样式的灯笼已经挂了出来,对后世看过五光十色灯展的林堇来说,并不觉得有多震撼,但是跟在她身后的研墨和捧砚则觉得很震撼,一路看过来,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都合不拢嘴。
研墨忍不住小声和捧砚嘀咕道:“前年正月十五我没当差,曾经出来看过花灯,怎么觉得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格外的热闹。特别是那些盐商的灯山,不仅多了好几座,而且又大又华美。”
捧砚笑着卖弄道:“我听在老爷跟前当差的长随说,今年的灯确实比往年要多得多。今年年景好,哪怕是小商户都没少赚,因此很多小商户觉得像往年一样单挂灯笼有点不像样,就合计着各家出点钱,凑份子,做个灯山。
像这样凑份子出来的灯山,扬州城里一下了多了十好几座。而且我还听说好多盐商家里不像往前一样只做了一个灯山,而是整整做了两座灯山,说成双成对寓意好,有些甚至做了四座,六座和八座,取四平八稳,六六大顺的意思。”
研墨看了看街边的灯笼和灯山,道:“不仅仅是灯山多了,我看着,好像花样也多了。”
捧砚不以为然的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扎的灯笼和做灯山多了,自然要换个样式,不然,都是一个样式的,千篇一律,有什么看头。”
走在前面的林堇将他们的户尽数听到耳中,对今年的花灯为什么比往年的多还好,他俩并没有说到点子上。
其实这件事,和林堇有关。因为盐艚商会今年拿下了吕宋,就算盐商不把家搬到那去,但是等于有了一条退路,改善了往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盐商高兴,忍不住大手笔庆祝一下,所以就在元宵灯会上搞了一下事情。
漕帮也高兴,他们终于有了土地,不用担心人老体衰,上不船之后自家的养老生活以及家人的安全了。因此,在帮商家运货的时候,尽管运费不变,但是损耗少了许多,从而商家得利。而商家比以往赚的钱多,自然就有心思在元宵节弄点花胡哨的东西了。
至于花灯样式多,则是因为现在商会几乎掌握着江南这边百分之八十的工匠。虽然这些工匠里面专门扎灯笼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时代,能做工匠的手都很巧,所以虽然他们扎出来的灯笼和做出来灯山比不上专门干这个的,但是评不上特等和一等,拿个二等三等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扬州城里的商家又不是所有的都要挂最好的灯笼和摆最好的灯山,相反,中等档次的灯笼和灯山才是销量最大的。
之所以商会手里有这么多工匠,虽然有钱有人,甚至林堇还有技术,但是没人做出来,终究是白搭,所以她要求商会大肆收集工匠,将技术变为现实。而工匠,算是这个社会最遵守规则的一帮人,因为他们做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有尺寸要求的,如果不遵守规则,做出来的东西就废了。再者,虽然很多工匠不识字,但是他们却是经过教导之后,学习数学学得最好的一批,因为数学对他们的手艺来说,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