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下跪,重重磕头行礼:“草民拜见秦王。”
“起。”嬴政看不出他有什么比较特别之处,故而说道,“相国同寡人举荐你,你且说说,你有何超凡常人之能?”
郑国依言起身,抬手作揖以示恭谦:“草民只是一介白衣百姓,不过对水利所知较多。”
“水利?”听到这个答案,嬴政倒是有些意外,于是朝郑国摆了摆手,“说说看。”
“是。秦国地处中原之西南,雨水较少,关中地区常年大旱,土地肥沃却无水灌溉,不利于农耕之发展。然关中之北有洛水,南则临渭水,若能将此两条河流贯穿连通,那关中之地百里土地可尽数利用,秦国因此会更为强盛。”郑国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这方面的专家。
他所说的,正是秦国眼下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空有千里土地,然农作成本太大,只有兴修水利才能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增强秦国国力。
其实十年多前秦国的大臣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弊端,嬴政亦然,兴修水利一事迫在眉睫,奈何懂得水利的人才难寻,这才迟迟没有动工,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出现一个可以为秦国水利开辟天地的人。
郑国的建议对秦国来说无疑十分诱人。嬴政道:“修成此渠,你要多少年?”
“七千工兵,只需十年。”郑国说得信誓旦旦。
“寡人给你一万,五年之内必须完工。”
郑国抬头,带有些许迟疑,以及一丝不安的神色。
嬴政对水利所知不多,但并非一无所知。
要跨越洛水与渭水连接渠道,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从主流修渠,距离最近的两条支流同样有较大的水势,连接起来即可。
这个原理他几年前便已看透,迟迟不派人修渠的原因,正是没有规划河道和具体指挥修渠的人才,草草动工指挥徒增不必要的开支。
“这……草民尽力而为。”郑国唯恐答应得太快会暴露意图,故而迟疑了一会方才答应。
“郑卿,尽力而为可不行。”嬴政轻轻抬了抬嘴角,话语中充满危险的意味,“五年内此渠成,则将被冠以‘郑国渠’之称,若不成,你的脑袋便换个地方摆放。”
说到最后,他的表情忽地阴沉下来,郑国忍不住抖了一下,急忙作揖说道:“草民一定不辱使命,为大秦鞍前马后!”
下朝后,嬴政回了甘泉宫,蒙毅急忙走了进来,见他神色淡然地在看桌的书简,说道:“大王,臣觉得任命郑国修渠的事不甚妥当。”
“坐。”嬴政抬眸,“你也看出来了。”
蒙毅坐到嬴政的对面,神色焦急,“大秦是需要兴修水利不假,可眼下正是兵强马壮之时,若耗费过多的财力物力在修渠之,实在是……”
“你说得不错。”嬴政抬笔在一卷竹简写下几个字,“派人去查一查郑国的底细。”
“是。”蒙毅起身,正要离开。
嬴政欲言又止,蒙毅看出来了,便道:“大王还有何吩咐?”
“……冠礼的行程出来了么?”
“礼官已经拟好议程,两月后便是新年,大王的车驾由咸阳入雍城行宫,至蕲年宫后由太后为大王加冠。”蒙毅答道,“是否需要提前部署什么?”
嬴政思索一阵,“暂且不必,时刻监视母后那边的动向。”
“是。”
蒙毅走出东明殿的殿门。他看得出来,嬴政方才想问的并非冠礼议程,而是赵太后是否安好。七年了,赵太后对他改变态度已经七年,嬴政亦五年未曾见过她。
站在高处,他亦有许多无奈痛心的事情。
君王的孤独,他不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