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孙女洛宁,我返乡时随我回来了。你二人同年,算起月份来还是你长了几月,所以唤你一声师兄。我这孙女因她父亲宦游在外,这些年一直跟在我身边,也习得些字,读了几本书。你是我的弟子,也不算外人,今天就一起用饭吧。”
这姑娘看来也是个落落大方的性子,招呼了声师兄,又搀着祖父前面带路走去饭厅。
这一顿饭吃的时间不长,饭后陈晋也不逗留,告辞了老师回去。
安县县城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城,只在东北边被小江冲开一道缺口,江水向着下游的前州城而去。王誉说既然已经交代了明年秋帷前需读的书,自己再无牵挂,不如早日起程,因此一家人明天就要坐了船顺江而下,到前州城换了大船,顺大江到豫州,再到京城。这一路在狭小的江船中度过,想想也知道很是辛苦。
陈晋知道,自己成为王誉弟子很大程度上是无比幸运的,一来也许是家乡人,而王誉母亲新丧,心里不免郁郁,那日自己教小笛的一曲儿歌,正好活泼欢快,也许触动了老人家,使他在悲伤中回忆起童年的欢乐;而自己县试的完美表现,大概是正好激起了想在朝堂再起风云的王誉的雄心,因此才起意收自己为弟子。
不过恩师远行,自己虽然不能送得多么贵重的礼物,但心意还是要表达的,否则自己这心里绝对过意不去。于是在这县城逛了一圈,买了几斤肉,又在一个店里称了几斤米粉,这县城还是小了,竟然没找到卖面粉的地方,或者也许有,只是自己不熟悉,因此才没找到。
路过一个卖笔墨纸砚的店铺时,竟然看到有竹笛卖,虽不是精品,看手工倒是颇为精致,又想起小笛,也买了一支,斜插在腰间,两手提了肉粉,回来福客栈去了。
一进客栈,就看见闹哄哄的大堂里人头攒动,看见吴掌柜笑眯眯的油腻脸,竟然还看见陈硕客串了小二的角色,一身衣饰让人无语。摇摇头也不管他,径直进了后厨。切几块肥瘦相间的肉,细细地剁成肉末,加些葱姜等调料搅拌得均匀放在一边。又把米粉加温水调得均匀,揉捏一番。米粉不够筋道,好在加了些糯米粉,勉强用得。试了几回,总算成功了,才不顾老吴和二叔的追问,自回房歇息去了。
第二日,陈晋寅时就起身,在后厨忙了半个时辰,然后收拾了赶紧往北门外码头走去。到了码头,天色已经渐渐亮了。四下里看了一看,果然见到王誉一家正在准备登船。见陈晋赶过来,老爷子脸一沉:
“昨日不是说过不须前来吗?大好晨光,正是少年人该努力的时候,怎可这般荒废?”
陈晋提着篮子上前,说道:
“今日恩师远行,弟子知道此行必是艰难,因此备得些小吃,与恩师送行。”打开篮子,只见几十个晶莹剔透的蒸饺整齐地排列着,旁边还摆着一碟酱汁,一阵香气弥漫了开来。
王誉吸了口气,道:
“既是来了,难得你一份心意,我便收下了,你且早些回去温书。”回头吩咐收下篮子,这时船上催促出发的喊声响起,王誉不及多说什么,匆忙上了船。
岸上陈晋看着船离了码头顺江而下,消失在一层薄雾依稀之中,才折回身回客栈去了。
这次出来已经近一个月了,这时送了王誉一家远行,回家的想法越加急切,不知这么久小笛过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