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山码头北向,江水蜿蜒,水波不兴。
两岸青山逐渐缓缓向后退去,山势不高,山脚下稻田里的稻子一片绿意。
顺水而下的客船上,兴致好的有人坐于船头,举杯共饮,迎风而歌;有人斜倚舱柱,漫卷诗书。
船老大立在船尾,双手轻搭在舵上,神色平静。这样的天气行船最是轻松适意,能顺得水势,又可借得南风。
风不大,透过舱门吹进船舱,把些热气都一股脑带走了。
躺在船舱里,陈晋似睡非睡。所有的事情都要在几天里安排妥当,着实费了自己不少心神。
陈老爷子终于认可了陈晋的水稻密植,这是老人家在自己家的田里和陈晋种的田之间走过一个多月后,不得不信服了这一桩事。当然,也由此进一步认可了陈晋学识上的成就。
可陈祖蕴还是觉得,自己侄孙这一次京师之行事关重大,非得再隆重地祭告先人。
三牲必不可少,礼节繁琐甚至不减除夕祭祀。
看着老人家一板一眼的动作,听着他口中悠扬古拙的诵词,梳得极为精致的发髻,那些斑白在幽暗的祠堂里也显得极为清晰,丝毫掩饰不住。
陈晋知道,任自己走到哪里,这个老人都会是自己难以割舍的乡情的寄托。
然后陈晋只觉得接下来几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纸坊印书坊木工坊走马灯逛了一圈。
所幸林二、郭林、林四都是那种极稳妥的人,林二善于人员组织调配,郭林头脑活络眼界开阔,林四痴迷技术创新能力强大。
所以现阶段,他们只要把陈晋抛出来的技术掌握消化就好,并不指望着他们有更大的创新。
不过对林四这个技术痴,陈晋还是有些给予了厚望,特意交代了林大在财物上要给予林四较为充分的保障。
而林大总管所有生产事宜,老吴负责销售经营,也是大可以放心得下的。
至于书院,柳原配合着郑离,再加上王洛宁,本来就足以应对这些少年了。何况还有个大宗师级别的傅玠老先生压阵呢!
想想这书院的师资都有些恐怖。邱师兄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劳力的原则,压榨劳动力就是他平生最大乐趣,陈晋对这一点早就怨念深重了。于是又接着招收了一批少年。
这一次已经把招生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县。闻风而动的人们顿时把云山街的每一户人家的客房都租用完了。
结果是,十条好汉变成了七十二路诸侯。再用一次测试把后来的那一批挑出来十人,并入前一批成立了甲班,剩余的基础不够好的就成了乙班。
王洛宁原本有些担心后进甲班的那些人会跟不上,陈晋却教给了她复式班上课的模式,并把题海战术隆重地推了出来。
希望你们能愉快地享受这一切吧。看着那些新来的少年满脸期待地步入书院大门,陈晋心里不无恶意地想。
邱师兄除了惯于压榨劳动力这一个缺点之外,他还很是乐意扩大自己教化一方业绩的根本。
从金陵竟然找来了建筑工匠,按陈晋的建议,在后山脚下不易耕作的土地上,开始了书院的大规模建设。
这手笔大得陈晋都有些诧异了,基本就是按照自己当初的设想来设计施工的了。
这样的好事陈晋自然鼓掌表示无比欢迎。还给邱远意出了个主意,号召本地乡贤积极投入到书院的建设中来,凡捐献数目达到十贯以上的人,都可在书院里的碑林中刻碑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