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到了灾荒年,百姓能活下来得真的不多。这也是古代人口很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益,但是陈启已经有了快速崛起的资本。现在的他只需要一个翘板,一块敲门砖。
而科举这条路正是他能拿到的最硬的敲门砖!在这个阶级分明的封建时代,仅仅有钱是靠不住的,哪怕你富可敌国,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能让你锒铛入狱。
赶了一天路的陈启精疲力竭,刚才还没有怎么觉着,如今一从仓库里退出来,顿时睁不动眼了,随手拉过被子,昏昏睡去。
……
第二天一早陈启就狼狈地逃出了客栈……
想起刚刚发生的事情,陈启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按照在家里的习惯,他早早起床在房间里练起三叔公教他的动作,有点类似五禽戏,但又多了许多变化,三叔公也不清楚这套动作的名字,只说是陈家代代相传,修习“陈氏真诀”前必须用这套动作打熬身体。刚刚在房间里,正练到一个“虎扑”的动作,结果踩碎了地板,直接一条腿陷到了一楼,可怜住在陈启楼下房间的中年胖大叔,正趁着早上“小兄弟”起床,跟他婆娘大战,忽然头顶一声巨响耷拉下一条腿来,吓得一身白腻的肥肉乱抖,“小兄弟”瞬间低了头,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昂首挺胸……
至于始作俑者陈启,被那同样胖得油腻的婆娘拿着扫帚打了上来,吓得他急忙揣起书稿逃了出来。我惹不起,躲起来总可以吧。
此时的青州城还是一片灰蒙蒙的,天边刚刚泛起一抹白。路边的早餐摊子早就支了起来,馄饨锅里蒸腾的热气让陈启忍不住想来上一碗暖暖身子。
找了最近的一个摊子坐定,“来碗馄饨!”
“馄饨一碗,来喽!”
店家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顶着着个破毡帽,围着围裙,却也干干净净。
店家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虽然身上忙得出汗,手上却冻的通红。
不过陈启看他活力十足,似乎一点也没有为忙碌的生活而烦恼,看着他又忙碌起来的身影,陈启觉得,生活本就应该如此。
喝了一口馄饨汤,倒是有些北方重口,但别有一番滋味,咬了一口馄饨,皮薄肉多,不似后世的“面皮汤”。
陈启三下五除二吃完,连汤也喝尽,付了几个铜板,走上了青州的街头。
太阳已经完全出来了,还有些清冷的早上,忙碌命的百姓都陆陆续续开启了一天的生活,巷道里传来几声催促孩子去学堂的声音,像是打开了什么阀门,沉默的清冬,迎来了市井的喧嚣。
整整一个上午,陈启流连于各个街头书铺,本以为会大卖的《西厢记》竟连遭冷遇。
终于遇到个好心的书铺老板在门口叫住了他,给陈启解了惑。
“小公子,我看你转了一上午了,在这书铺门口我都看你走了四五遭。你呀,还是别卖你那书了,没人愿意收的。”
看着这个“侠义坊”书铺的店老板,陈启疑惑地问道:“前辈,难道我这书有什么问题?”
“侠义坊”的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书生模样,穿着一身深蓝色的长衫,里边臃肿的棉衣鼓鼓囊囊显得笨拙。
“你早上第一次来给我看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卖不出去,你这小说,文笔思路倒是极好的,就是在青州府卖不出去。”
那老板又讨来陈启手机那两卷《西厢记》,翻了翻,可惜道,
“书是好书,就是青州这边不时兴这种情呀爱啊的,要是到了两京,估计能狠赚一笔。”
两京指的是齐国都城齐京和陈国都城陈京。陈启不由得有些疑惑,这里不时兴?
“那这里时兴的小说是哪种?”陈启没想到各地还会流行不同的小说。
似乎是屋外有些冷,老板打了个寒颤,没说话。回身指了指书铺的牌子,又把手缩进袖筒里,转身回了铺子。
陈启呆呆地看着“侠义坊”这三个大字,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