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休息了五天的大明朝官员们又开始上班。不过看样子很多人都没闲着,只是第一天,就有一大摞奏折呈了上来。
“皇上这些奏折是各地的御史参不法宗室的折子,大部分都是欺男霸女、霸占田地、强买强卖。”陈德润看着朱由校有些疑惑的目光,连忙解释道。
“此事交给宗人府、礼部、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协同处理,让各地的锦衣卫将事情核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严办!”朱由校听说是这些事情,当下吩咐道。
大明也是有宗人府的,只是后来宗人府没有了什么实权,权利都交给了礼部,只有虚衔而已。不过这种事情宗人府还是要出面的,这叫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朱由校年前那一番动作,御史台的御史们看在眼里。现在朝廷没有什么大事,既然皇帝想整治宗室,他们自然要积极响应。现在皇帝不好骂,没有什么大过错,无非是不上朝而已。各地的宗室,参起来毫无压力,还能博得一个不畏权贵的名声。御史们想要清名,朱由校想整治宗室,算是互相利用吧,有了这些东西,整治起他们来也没有多少压力。
朱由校的意见被陈德润传达给了内阁,内阁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乐得顺水推舟,宗室自己作死,又能怪的了谁。
不过这都是一个小插曲,没过一会,陈德润一路快跑送了一个奏折进来。
“皇上蓟辽督师孙承宗有500里加紧送到。”
听说是500里加紧,朱由校心里咯噔一声,莫非是建奴又有什么动作了。连忙接过了奏折,看了一会送了一口气,不过紧接着眉头皱了起来。
这份奏折的主要内容是:探子回报,建奴派莽古尔泰、岳托帅两旗人马不日东征朝鲜。另外皇太极亲帅两旗人马与蒙古各部会盟,准备征讨察哈尔部。
看来皇太极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东征西讨也是为了应对粮食不足,资源短缺的问题。朱由校合上了奏折,思索着,既然是这样那就更不能让他如意了。
“召六部尚书、内阁诸臣,武英殿觐见。”朱由校觉得这事得和大臣们商议一下,自己做主以后被他们知道了,也不好看。
朱由校来到武英殿的时候,几位阁老、六部尚书已经在武英殿等着了。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在刘一燝的率领下,十几个人一起向朱由校行礼。
“诸位免礼,都请坐吧。”朱由校摆了摆手,然后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