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太监连忙领命而去。
“这段日子倒是辛苦徐师傅了,这两位是?”朱由校望着徐光启后面两人问道。
“草民毕懋康、陈于阶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后面两个人连忙自我介绍,并且跪下行礼。
“两位不必多礼,都快起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多谢皇上。”两人站起身来说道。
“这位就是草民口中的毕懋康字孟侯,孟侯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于天启四年右佥都御史任上致仕,他精通火枪制造,对于火炮制造也有研究。这位是草民的外甥陈于阶字瞻一,一直跟在我身边,对于火枪、火炮制造也有研究,而且精于城防。”徐光启又向朱由校介绍这两个人。
毕懋康有些尴尬,他在朝中多年,朱由校居然不认识他。不光他觉得尴尬,朱由校也觉得尴尬。
“呵呵,朕前些年荒于政事,如今看来错过了很多人才啊。”朱由校干笑一声,说道。
“皇上言重了,草民不过是对枪炮略有涉猎,比不上徐院长精通西学,当不得人才二字。”见朱由校都这么说了,毕懋康连忙说道。
“毕先生既然来京城了,就先帮朕改善火器如何?”朱由校望着毕懋康问道。
“草民惶恐,必然尽心尽力为皇上效力!”毕懋康见朱由校这种态度,连忙回答道。
“至于瞻一,朕要扩建天津城,瞻一既然精于城防,去天津帮朕修筑天津城如何?朕先授予你一个工部主事的职位,待天津城修筑完成之后,再予重用。”朱由校又对陈于阶说道。
“草民叩谢皇上隆恩!”陈于阶连忙跪倒在地说道。
“不必多礼,今天没有外人,三位都请坐吧。”朱由校笑了笑,正巧小太监们搬着凳子过来了。
三人再次谢恩坐下。
朱由校又让小太监们,给他们每人盛了一碗绿豆汤。
“徐先生皇家科学院可还顺利?”朱由校向徐光启问道。
“回皇上,皇上给的待遇很丰厚,草民不少旧友故知都来京城加入了皇家科学院。皇上给的银两也充足,现在我们在翻译西方的书籍,改善现在的火枪、火炮。”徐光启连忙回答道。
“如此甚好,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朕说。这些来京城的先生们,也不能亏待,衣食住行也都要妥善安排。”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即吩咐道。
“皇上放心,草民必将尽心尽力为皇上办好这皇家科学院。”徐光启对于朱由校的支持心里有数,这几个月拨款不下三十万两。原本对于皇家科学院还有顾忌的人,来了之后纷纷邀请同道中人来皇家科学院。
“皇家科学院的诸位先生除了搞研究之外,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试着办学。朕在宫中让汤若望教授小太监们西学,这样毕竟只是杯水车薪。你们都是士族名士,若你们肯教授,必然学习的人更多。朕以为科学的发展,不是靠着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搞好的。只有精通西学的人越来越多,咱们大明自己的科学才能越来越好。”朱由校又说道。
“皇上所言甚是,草民等在研究之余,必将多收弟子。”对于朱由校这话,徐光启也很认同,连忙说道。
“皇上,陈总管、刘总管回来了。”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回禀道。
“好,那就准备试枪吧!”朱由校听说陈德润和刘庆坤来了,便站起身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