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官职名义上是负责管理宿卫,教导太子读书的官职,其真正意义,是挑选才能杰出,平德高尚的人陪同太子,以其品行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太子的品行。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历史上的费祎,董允,也就担任过刘禅的太子舍人,太子洗马。
“在下愿意!”二人闻言自然是拱手领命。
“尔等陪同阿斗习文练武,必须得好生督促,不得有误!”
众人拱手说道:“我等必督促世子成才!”
刘备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六人退回原位,刘备继续说道:“刘璋执掌益州二十年,贪图享乐,各地方,经历丧乱破坏,文献古籍破坏严重,学问之事,久废不举。所以我打算聚集法典图籍,淘汰各家学说,去芜存菁,重兴学问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先前为刘禅主持册立世子仪式的来敏拱手而出,说道:“主公想要兴复汉室,就离不开士人,如今益州学问久废不举,重兴学问之事,却是必须为之!”
“在下支持!”
“在下附议!”
一时间殿中有名的大学者们,纷纷出言支持。
重兴学问,却是这些学着大放光辉的时候了,日后益州人,所学所用,皆是他们提出的学说,他们必定会名留青史,说不定可以与卢植,郑玄等大儒相提并论。
“来敏,胡潜,孟光,许慈!”刘备一连点出四个名字。
“属下在!”四人拱手而出。
刘备看着四人下令道:“便由你四人负责聚集各家学说,去芜存菁,重兴益州学问之事!”
四人闻言面色一喜,只听刘备又道:“阿斗,我封你为典学校尉,陪同四位先生负责处理此事!”
四人见此,欢喜的脸色陡然又僵硬起来。
刘禅不过一几岁大的孩子,读过的书只怕都没有几本,陪同他们处理这等大事,这不是闹着玩吗?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吗?
来敏拱手道:“主公,典学校尉之事,非同小可,我等众人学术不同,若意见相佐时,动辄便会引来争论,如此,公子必处在风头浪尖之上啊。”
胡潜也反对道:“是啊,世子年纪尚轻,聚典传经,非经世大儒不能胜任,还请主公收回成命吧!”
刘禅站在殿中,对于此事,他早就有所预料了。
他刚到益州的时候,刘备就曾经说过,会有一件得名之事要交给他办。
如今看来,就是此事了。
聚集各家学说,重兴学问,刘禅负责此事,自然是会得名。
不过做的好,得的是善名,做得不好,得的便是恶名。
稍有不慎,便会为天下士人所耻笑,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到时候不仅是刘禅,甚至是刘备,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刘备站起身来,对着四人躬身一礼,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备爱子心切,还请见谅!”
来敏坚持道:“主公,此事还请慎重啊,若是事情不顺,甚至连主公也会……”
刘备摆了摆手道:“好了,我意已决,尔等休要在劝,我若没有把握,岂会冒险行此事!”</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