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笑了一下:“加。”她见店里的人都齐刷刷的看着她,也不以为然,毕竟这么多年来,就她一个人站在这个位置,全城的人都知道这个位置就是焦点所在,她习惯了这种眼光,“加了感情进去。”
众食客又将头都扭开了,有些听了这句话便开始加码:“老板娘,来多几串有感情的卜丸!”
老板娘回了一句:“好!辣椒的另外放还是直接放?”
食客:“直接放!不行了!太辣啦!整多一碗麦子糖水,要冰的!”
艾晴和杨洋边吃边讨论:“你说许家巷子这次这样的工程能搞好不?我怎么觉得这个穿衣戴帽有点不伦不类。其实这里环境搞得清洁整洁一点就好了,不用大动干戈的。”
老板娘停了下来:“你们说的是真的吗?”
艾晴和杨洋互望了一下,艾晴的眼神退缩了一下,这种场合她不是太会应付,杨洋见了便说:“整个城市都在变,与时俱进的,许家巷子要变也不奇怪啊!”
老板娘说:“也对,时代在变,一直在变,我卖这些串串,最开始的时候两毛钱一串,三十年了,现在也2块钱一串了,唯一不变的,还是这卜丸的味道。不过我们这些没有产权的店仔,一旦搬迁了,可能就意味着执笠了。”
有食客说:“老板娘,搬到其他地方我们也会来帮衬你的啦!其实你早点搬还不是更好?”
老板娘目无表情:“哪怕卜丸味道不变,辣椒酱味道不变,庄大娘牛腩串一旦搬离许家巷子,就一定会失去某种味道的。卜丸的味道和许家巷子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接地气,正如卜丸的名字一样接地气。”
艾晴问老板娘:“为什么叫卜丸呢?”
老板娘说:“我也不知道。我觉得可能因为在捶打猪后腿肉时候发出的声音有点类似‘卜’的发音吧!”
俩小白吃起来挺开心,可是两人的对话却无意中引发了欢乐中隐藏的一种担忧,一种关于未来未卜的担忧,老板娘的手速明显的慢了下来。
艾晴和杨洋赶紧吃完,擦擦嘴:“老板娘埋单!”
说到收钱,老板娘的动作顿时又快了许多,走过来,看看碟子,不到十秒钟,报了个数额出来。
杨洋问:“老板娘你连竹签都不数一数,就不怕收多或者收少啊?”
没等老板娘出声,旁边的食客倒是出声了:“只会收少一点,不会多收你的。除了卜丸正宗之外,我就是总冲着这小便宜来的。老板娘,这次要收少我一点啊!”
老板娘一看他的桌面:“你才吃了3串,我怎么给你优惠?替我做广告就有优惠了啊?想都别想!”一副挺凶的样子。可是食客们依然笑呵呵的样子,一点都不介意老板娘的凶样。
出了小店,一看时间还没到上班的时候,艾晴便说:“这条许家巷子,再去走走吧!我怎么感觉吃的吃了是味道之外,还有一种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