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位于凉州东北,是凉、雍、秦三州交界之地。清河县东行不足百里便是秦州。北行二十里,便是渭水,过了渭水即是雍州地界。
来福客栈即坐落在清河县通往秦州的官道上。客栈离渡口不远,雍、秦两州来往凉州的客商多会在此打尖住店,歇息一日再到清河县城。
天色渐黑,晴了没有几日的天上又飘下了细雪。
官道上两骑先后飞奔至客栈前,当先的一匹马上端坐着一位老者。老者年过半百,腰杆却挺得笔直,一张脸孔棱角分明,眼眉上一股杀伐之气,似乎是行伍出身。后面的马上坐着一名青年,身形寻常,脸上却生了许多肥肉,泛起一层油光。青年嘴角含着一丝笑意,看上去颇为随和。
“逸之,今日便在此歇息吧。”
青年听到老人发话,翻身下马,手执马缰走到老人马侧,扶着老人下了马。
店内早有小二迎出,笑意盈盈地接过老人的马缰。
“两位客官车马劳顿,快进店内喝杯水酒暖和暖和。”小二说着又去接青年手中的马缰。“我来与两位牵马。”
青年却并没有将马缰交到小二手中,只是说道:“马厩在何处,我与你同去。”
老人微眯着双眼,对青年点了点头。青年便牵着马跟着小二绕去了客栈后院。老人掸了掸衣上的雪粒,大步走进了客栈。
客栈大堂大厅中央搁着一个大火盆,围绕着火盆坐了三桌客人。老人走到火盆前烤着双手,待寒意褪尽,这才吩咐掌柜预备两间上房。
客栈门外又是一阵马声响起,掌柜叫了一声“小张”,张耀从后堂走出,一身打杂的装扮,快步走到门前。
张耀来至清河县时,渭水已经上冻,渡船已停。彼时初雪方歇,河水冻得并不结实,无人敢在冰面上行走。张耀只得在这来福客栈住下,待冰面冻实再走。
这客栈位于凉州要道之侧,房价不低。张耀住了两天,觉得囊中羞涩,不知这河道何时方能冻实,便与掌柜商议在客栈中做个杂役,也不要工钱,供给食宿便可。
其实张耀离开凉州城时,官府本发了二两遣散银。算上张耀手中剩下的七八十文钱都换成了散碎银子,放在一起,约有二两五六钱银子。但时近腊月,想到家中父母与弟妹,张耀实在不想再多花银钱。恰逢这店中许多伙计皆已返乡,人手不足,便想到了重操旧业。这冬日里,往来的客商渐少,但每日仍有五六人。张耀挑水劈柴洒扫端水,颇感疲累。但胜在心中踏实,干了这三日,心中的哀伤淡了许多,面上也渐渐有了少许喜色。
张耀走出大门,对着来人说了声“客官请进”,便伸手去拉缰绳。
不想来人未动,盯着张耀看了许久,喊了一声“伯囧”。
张耀借着屋内灯光看了一阵,依稀想起这人便是当日与胡载一同巡街的那名捕快,赶忙上前见礼。
原来这人姓方名百川,表字海生,与胡载是同班的捕快。
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方百川便让张耀领着自己前往马厩。
二人边走边谈。原来这方百川也是雍州人士,眼看要到腊月,便告假还乡,回家中过年。临行前胡载一再嘱托,如见到了张耀,要代他多多看顾,不想在这里遇上。
张耀简要讲说了境况,略过囊中羞涩一节不提,只说渡船已停,渭水未冻,留在客栈中做些杂务,待渭水冻实了再走。
不一会两人已进了后院,走到了马厩前。
两人见马厩中拴着两匹高头大马,脸上都生出羡慕之色。
方百川回手摸了摸自己的黄骠马,只觉得自己这匹马比那两匹枣红大马矮了倒有一头,心里又是嫌弃又是心疼。
张耀望向马厩中另一侧拴着的老驴,有些自惭形秽。
方百川将黄骠马拴在张耀的老驴身侧,张耀抓了几捧草料放入槽中,两人便先后从后门走进了客栈。
方百川与张耀先后穿入正堂,张耀见小二周乙未已回至堂中,便向方百川告辞,走回了后堂。
方百川见张耀离去,也不阻拦。走至柜前,要了一间客房,便让周乙未引着自己前往客房。待到了客房,将行李放下,又擦了一把脸,这才出门走到堂中。
方百川挑了一张角落里的桌子坐定,又点了两碟小菜二两白干,便打量起正堂中坐着的客商。正堂中坐着四桌人,东向一桌坐着的似乎是一对母子,老太太看上去年近古稀,精神却甚是矍铄,手中正捧着一碗热粥,轻轻地喝着。旁边背向自己那人仿佛是她的儿子,正拿着筷子为老太太夹菜。
中央离火盆最近那一桌坐着三人,为首的是一个老者,须发花白,端着一盅酒,放在嘴边轻啜。桌子两侧分坐着两名中年人,两人面目相似,似乎是一对兄弟。年纪大一些的那位正拿着一支鸡腿在啃,年轻一些的那位端着一碗酒,一饮而尽。
西向那一桌坐着一个青年,一袭白衣微微有些土色,手边横放着一柄木剑,手里端着一碗饭,面前摆着一碟小菜,吃的极慢。
角落里与自己相对那一桌坐着两人,老人像自己一般靠着堂柱打量着堂室中的诸人,老人身旁背向店门坐着一个青年,满面油光嘴角含笑。
这时只见那老人望向自己,四目相对,老人微微一笑,端起酒杯,遥遥致意。
方百川抱拳拱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时方百川的菜已上齐,店小二周乙未端着一壶酒,来到了方百川桌前。
“小二哥,”方百川不等他放下酒壶就低声说到“后院打杂的张小哥是我旧识,可否让他来陪我喝上两杯?”
说着拿出两粒碎银,塞进了店小二手中。
周乙未讨好地笑着,放下了酒壶说道:“客官放心,我这就叫他过来。”说着将两粒碎银攥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