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刚蒸好的的馒头……”
……
朱由检一身白绸锦袍,一副富贵人家公子打扮,身后跟着数名便装锦衣卫,漫步北京城的大街之上,周围尽是小贩的叫卖之声。
今天,朱由检的心情着实不佳,将人打发走后,他并未返回皇宫,而是来到了繁华的闹市散散心。
到底是京师,哪怕大明如今风雨飘摇,依旧没有影响京师的繁华,茶楼、酒楼、绸缎铺等等皆是来往人不断。
朱由检走到一家米铺,各种各样的粮食分门别类摆放在店前,上面插着一块木牌,写着米价。
米铺伙计见有客上门,舔着笑脸道:“公子,您看看需要什么?”
朱由检没有说话,抓起一把米,摊在掌心看了看。
“公子,这是上好的的苏州米,斗米只要百文,口感绝佳,细腻糯香。”伙计立刻殷勤介绍道。
朱由检手一松,随意拍了拍手,问道:“你们这里可有玉米、甘薯、马铃薯卖?”
伙计挠挠头,疑惑道:“恕小的愚钝,不知公子所说的是何物?”
朱由检摇摇头,便抬脚离开了这家米铺。
随后,朱由检又逛了两三家粮铺,均无人知晓玉米、番薯、土豆为何物。
“不应该啊?”朱由检心里嘀咕了一声,又细细咀嚼了一遍脑海中的一段话,“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朱由检特意命人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甘薯疏》,书中详细记载了玉米、甘薯、土豆。
玉米、番薯、土豆可都是耐寒、奈贫瘠、产量高的高产作物,有此三宝,大明贫苦百姓好好歹能撑过这难熬的小冰河时期。
朱由检又狂了几家粮铺,终于在一家张记粮铺看到了其中一样——玉米面。
朱由检望着手中的玉米面,露出一丝笑意,他就说不可能没有嘛!
“伙计,将你们老板叫出来我有话问他!”
伙计一看来人气质不凡,不敢怠慢,匆匆向东主禀告。
张良栋听到伙计来报,不多时来到了粮铺。
“这位公子,鄙人张良栋,正是这家粮铺的老板,不知有什么可以帮到公子的?”张良栋恭敬道。
朱由检总觉得这人的名字有点儿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他也没在意,指着木桶中的玉米面,道:“我在城中逛了几家米铺,只有你家有这玉米面,此物你从何购得?”
“哦!原来公子是对这玉米感兴趣,这玉米我是山东进的货。”张良栋一五一十道。
“你可知道大明除了山东,还有何地有此物?此物产量如何?”朱由检一口气问道。
张良栋被问懵了,怔了一怔,道:“好叫公子知道,此物在大明还算稀罕物吧,虽然广西、福建、山东、山西等地都有种植,但是规模都不大,至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