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辎重无法行山道,卿立刻为三军备齐五日口粮,随后领辎重营紧随魏卿所部之后,一如昨日运粮。”
“诺。”
“其余诸将各司其职,配合各部行动!”
“诺!”
见诸将士皆领命应诺,郑胡环顾众人,肃穆说道:“军法无情,诸卿恪守乃职,勿要以身试法!今大敌当前,贼人叫嚣,礼法崩坏,纲纪不存!务必克敌,以正视听。孤顺天讨贼,诸卿辛努力向前。大军所到之处,不得扰民,当秋毫无犯。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栾裕虽举反旗,但栾伍之地民众何其无辜,且皆是郑人。待平定内乱之后,还需收归郑廷,委派吏使治理,郑胡可不想战乱结束之后,给自己留下一个烂摊子收拾。
郑胡诸令已毕,便让诸将各自回营收拾军器准备起行,诸将拜别,三三两两行出大帐,归部曲执行军令去了。
该做的都已做了,郑胡望着变得空荡荡的行辕,长叹一声。这一去,到底是如同郑氏父辈一般马上开疆、声震天下;还如同前世历史中马服子一般,身陨独留纸上谈兵之名,就在此一举了!
随着郑胡的军令,三军皆埋锅造饭,饱食完毕之后,收拾行装。因才入安定城不久,大军也无有什么可以收拾的,很快便整理妥当。魏其食等一干部曲入夜之后便歇息就寝,就等第二日天明,便可开拔。
很快,夜已深,整个安定城变得静悄悄的,沉浸在夜色之中,安然入眠,城内一片漆黑,只有城墙上有守夜士卒高举火把,在女墙之后,沿墙来回巡游。
这时,安定城南侧偏门悄然打开,放下吊桥。不闻人声,也不点火把,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之中,一支军队出了城摸黑往东边密林方向去了。
这支军队正是奇袭伍城之军。随着夜色变深,郑胡下令,以什为组,各什士卒须牵手而行,跟随大军前进,人与人间距不得超过三尺,特别是雀蒙眼更需拉紧,如若什中有人走丢,追究什长责任。
毕竟此行深入山林,又是昼伏夜出,极易走散。在深山老林之中,一旦走失,必死无疑。事关性命,是故所有人都很紧张,听从安排,不敢怠慢。很快,郑胡的军令便被执行到位。
见得准备就绪,时机已到,郑胡便下令出城,全军入了山林朝伍城方向疾驰而去。
……
郑胡骑在马上,随军前行,在这昏暗的树林里,寂静无声,只能听闻周围士卒奔跑传来的喘息之声。群星被茂密的枝叶所遮蔽,前路被丛生的灌木所掩盖,哪怕目光锐利如同郑胡,在这山林之中也毫无用武之地。
自离开安定城后,大军已入山林之中,行了两日,现在大军已与外界彻底断开联系。魏其食如何,季义如何,甚至栾裕如何,郑胡皆一概不知。郑胡只能依靠着指南车辨别方位,一路向伍城方向赶路。在这山林里看不见前方,一路向前,劈开灌木看到的还是灌木,走过树木前面还是树木,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给人以永无止境的绝望之感。
现在,郑胡能明显感觉到,在这看似永无尽头的行军途中,身边士卒只是麻木的跟随着前方人的脚步前行,已不复最初的锐气。于是郑胡下令,选出心性最为坚毅的介胄老卒在军队之首,带队前行,全力奔跑。如此,行军才得以保持原来速度,但新卒之中多有人心性不够坚定,加之连日行军,体力逐渐不支,渐渐跟不上脚步,于是陆陆续续出现新卒走散情况。
山林深处走散,必然是活不成了。可郑胡没有办法,全军只有五日口粮,现已过了两日,须在三日之内,攻克伍城:这也是郑胡的底限所在,所以为了给全军施加压力,于是郑胡效仿前世霸王破釜沉舟之举,下令只带五日口粮。
只是,如此一来,也不知有多少郑地儿郎未上沙场,便葬身于山林之中。郑胡心中感叹,但目光坚定。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还需一日,大军便可至伍城城下!
郑胡收起诸多杂念,欲专心赶路,突然听闻前军有喧哗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