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官场混迹这么多年不单单靠的的是一张嘴,还有他能让人信服的意见和敏锐的识人能力,听到这话不禁感到惊讶,原来公子如此大智,以前和扶苏也接触过几次,虽察觉他有点与众不同,并没在意,现在看来扶苏公子才是最为机敏的一个,头脑灵活而且富有智慧,假如秦始皇驾崩了,那么最有可能稳坐其位的不是受宠的胡亥,他只是头脑简单的傻子,不足为虑。也不是其他皇子,而是这位大皇子扶苏。不过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他是不敢讲的,只能想想,想到这赵高便把刚才受到的惩罚抛之脑后,收起了轻视和不满。并且照着扶苏所言,把自己溜须拍马的毛病改掉。就这样两人相谈甚欢,甚至刚刚的小的不愉快就跟没发生过一般。越谈论下去,赵高就越觉得扶苏非常人所能比,不禁对扶苏感到敬佩。
扶苏在谈论中,也对赵高有所改观,除去他溜须怕马的臭毛病之外,他还是有一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禁想到,假如有一天自己荣登帝位,就让赵高担任一个职务,但不会过高,不然的话,他心生歹念的话也是扶苏不愿意看到的。
不久之后,甘罗前来拜访,想要投奔扶苏,扶苏大喜过望,赶紧把甘罗迎入府中;蒙毅也在这段相处中,对扶苏的看法有所改观,发现他不是外界盛传的那样为非作歹,两人的关系也渐渐变好。
就在扶苏扩充势力的时候,在蒙恬镇守的边关发生了一起命案,自己手下大将被人杀害,蒙恬觉得事情非同小可,赶紧让人快马加鞭赶回咸阳报告秦始皇,秦始皇大怒,要彻查此事;便想到自己刚上任监察大臣不久的儿子扶苏,便命扶苏前去清查此时;扶苏接到命令,携,张进平(他因救驾有功,被秦始皇赐予扶苏,做他的贴身保镖)甘罗,赵高,轻云,蒙毅外加禁卫军二十多人以及私下招募的能人异士三十人等一行人,即刻启程,浩浩荡荡的前往边关。
蒙天大将军见到扶苏前来赶紧前去迎接,一方面是因为他是监察大臣,要彻查命案,还有一方面就是其弟蒙毅书信与他,说他不是传言的那样为非作歹,书信中还称赞扶苏如何如何所以蒙恬才想重新认识认识扶苏;不然的话以蒙恬的军人牛脾气,还受秦始皇的赏识,哪会待见扶苏;蒙恬将扶苏迎入府中;主客分坐。蒙恬就跟扶苏讲述其前几天发生的那一起命案。
原来这位大将名叫孙和,他在一年一度的回家探亲中,被人杀害,过了探亲期间还不见孙和回来,蒙恬就排人查看,经孙和的妻子讲述孙和探亲期间一直未有回家,期间孙和的朋友前来询问孙和是否回来,直到有一天衙役抬着孙和的尸首,她才知道原来孙和已经被人谋害。
扶苏问:
“他回家探亲都是跟哪些人见过面,路途遥远不?路上是怎么回去的,坐马车还是步行?有没有带过多的银两?他的妻子有没有异样的表现,
蒙恬不由得对扶苏感到吃惊,没想到扶苏问的如此详细,忙回答道:
“得到线索,说孙和是坐马车回去的,路途遥远,还带有较多的银两,路上与发小相遇,两人相约过几天一同喝酒,在想约前一天孙和就被人毒死了。他身上的银两全部不翼而飞了。经调查他妻子在他出事期间并无异常表现。
这时扶苏抬头看了一下赵高,问道
”你觉得谁是凶手呢,?又是为什么?
赵高道:“可能是他妻子吧,他妻子是他最亲近的人,下手起来最容易得手,至于杀人动机,就是他妻子勾搭汉子,两人一起谋财害命了。
扶苏听了摇了摇头;这时候大家都看着扶苏看他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首先排除的是他朋友,两人相识,既然是发小,彼此知根知底,而且他回来探亲,他朋友必然不知道他带有大量的银两,而且在相约期间见朋友未到,前去他家中寻找;所以他的嫌疑排除了;其次就是他妻子,首先他妻子不晓得他是哪天回家探亲,杀人钱不可能没有杀人的预留时间,而且他妻子在此期间没有异常表现,直到衙役前来才发现丈夫孙和已经身亡,一般来说女子相比男子来说胆子都比较小,杀人这么大的事,即使是一个男子也会有所异常表现,更不要说是一个女子了;再说车夫,如果路途近的话就不会雇佣车夫了,除非家里是大富大贵之人,还有就是路途遥远的话,那么时间长了,车夫自然就知晓孙和携有大量银两,然后来个谋财害命,也不是不可能。
大家纷纷对扶苏的说法感到满意,蒙恬更是两眼闪露精芒,对扶苏的印象是发生翻天覆地的改观,本来他收到蒙毅的书信还有点质疑,现在看来扶苏不仅不是为非作歹的纨绔子弟,还是一个才思敏捷,智力过人之人,或许将来他继承皇位也未尝不可。
得出结论后,蒙恬下令捉拿车夫归案,车夫被捕之后,还想狡辩,但当官兵从他房间里搜出大量银两时,便不再狡辩,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