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里,赫伯教授、周教练、姚瑶围着躺在检查床上的王双,像看着一个珍稀保护动物一样地看着他。
赫伯教授:“周,你的生物反馈仪的频率数据我看了。你太保守了!对于王这样天才级别的运动员,完全可以采用更高的频率刺激,把他的体能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周教练:“赫伯教授,这样会不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呢?”
赫伯教授挥了挥手说道:“周,你太小心翼翼了!我早就用这种频率在NBA的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和橄榄球的明尼苏达维京队内试验过了,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周教练:“赫伯教授,可是你要考虑到东西方人种的差异啊。”
赫伯教授笑道:“周,你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还敢说这种政治不正确的话?美国现在的社会风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在工作场合谈论人种差异,人家就会说你是个种族主义者,偷偷去报告给人力资源部,单位就可能会开除你。”
周教练:“赫伯教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种差异确实存在啊。”
赫伯教授挥了挥手说道:“人种差异是否存在,现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王的身体素质已经远远超过绝大部分西方白人了。别忘了,我看过他的训练和测试指标。他的身体素质已经超过NBA的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和橄榄球的明尼苏达维京队的大部分运动员了。”
其实,有些国人觉得老白、老黑比老中强,背后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并不一定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人种差异。
中国大众接触与跟进的体育赛事中,最瞩目的项目应该是足球与篮球,足球踢的好的,白人居多,篮球则被美国一票黑高壮垄断。观众看多了容易产生黄种人体质不行,拼不过人家。
但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白人踢球踢的早,职业化发展历史悠久;黑人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大,对于篮球这种巨人运动,选材余地较大。美国黑人许多是黑奴后代,远渡重洋与常年重体力劳作就是很严苛的身体素质筛选。
比如NBA前巨星卡尔?马龙的祖先应该是当年美国南方棉花农场里面一等一的好把式,摘棉花,看家护院,搬东西无所不能。
再说一个,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FBI Warning开头的片子,白人黑人男优往往尺寸较大,亚洲(就是日本为主)人比较迷你,不少人由此联想到身体素质的差异。
还有就是经济压力的问题。改革开放也就四十年,中国虽在崛起,但民众的主要目标还是赚钱,大家比的是房子、车子、票子,身体素质先放一放。
健身的崛起也就是近十年的事,但群众的健身基础与意识普遍比经济发达国家民众差。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黄种人身体素质不如老外”的错觉。相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再过若干年,这种印象会越来越淡。回头看百年前,我们还被列强称作东亚病夫,现在老外都说中国是东方巨龙了不是吗?
赫伯教授最后重重地说道:“别忘了你们的布鲁斯?李!”
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