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安勋与徐静三人听完全身紧绷,王长安亦忐忑,不知圣人此时意下如何。
殿内的文武官员们也静谧不语,一时殿内只闻不知呼吸声。
王长安恭敬跪下等待圣人的发落,只听天子李槐道:“听闻,你于二十里镇驿站半个多时辰便破解了一出奸夫杀人案?”
王长安没想到,圣人问的竟然是这个,圣人问什么便回什么。
“回陛下,此乃巧合而已,微臣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大理司的众大人们,他们才是替百姓做主申冤之人,微信心生敬佩。”
大理司的大理司卿梁宏理大人听罢,心生警惕,见王长安不居功,反而推崇自己的大理司,不由心生好感。
随即梁宏理大人听陛下又道,“边境三杰,你可是其一的玉面阎王?”
王长安摇头,陛下所问这些?不怪罪自己的失礼?
“微臣不知,我叫王长安。”
李槐轻笑,“原来你不知啊?民间皆称你玉面阎王。”
“誒、你说说是怎么来的?”随即指了指身旁的大监。
大监立即拱身弯腰对陛下轻言道,“百姓皆言,王将军面俊如玉,实乃俊秀,但杀敌犹如阎王取命,故而民间又称玉面阎王。”
王长安恭敬一礼,“杀敌卫国乃微臣身为大晋人,身为陛下子民应尽的本分。”
李槐似乎很高兴,连道几声,“好。”
随即又对顾安勋道:“当年你离开时还是个不曾束发的娃娃,如今已大晋最年轻的元帅,甚好,甚好,总算没有平白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多谢陛下当日成全,若非陛下等人,微臣早在年幼无知的已是白骨一具,黄土一抔。”顾安勋十分恭敬。
李槐点头,又看向徐静道:“徐将军不凡,文武双修,实乃大才。”
徐静缓缓道:“多谢陛下厚爱,此次回京徐某亦是辞官的。”
“可是因为徐家?”李槐看着徐静。
“确有其因,但徐静前往从军不为其他,只为寻找我那失联多年的兄弟,他曾说话,有生之年此去军营一遭,故而徐方从军。”
“其兄可是徐玥?”继续问。
“是。”徐静答。
“可寻到了?”
“已寻到,阿兄已死。”
“此事随后再表,尔等三人平身吧,把各自述职奏折呈上来。”
随即三人拿出各自早已早拟好的述职奏折,圣人身边大监立即从圣人身侧走至外隔,从三人手中接过奏折,行至陛下身侧,双手呈上。
圣人接过奏折一本一本观看结束,对三人道,“此次述职后便留京吧,好好享受长安城的热闹,边境多年了,是时候可以歇歇了。”
随即又继续道,“赐顾安勋镇国公一职,一品狮子袍,镇国府一座,黄金万俩,金夸不变,依旧黄金珠宝带,金玉夸十赐双眼花翎有二。”
随即又对王长安道,“赐王长安,二品狮子袍一套,镇国将军府一邸,赐单眼花翎,金夸十一。”
“徐静特准辞官,赐号顺义大人,只着称号,不领官职,不入朝参政,待他日你成大儒,为我大晋输送更多良才,今日酉时保和殿为三位将军接风洗尘,徐静明日再回徐家。”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跪拜谢恩。
此时底下所站臣子便开始了对皇帝的夸奖附和,李槐坐在龙椅上笑如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