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安回大理寺后开堂审案,高林亲自押送王员外驾马车入了大理寺,不多时直接内被押送而来。
王长安坐至上首,堂内围着其他大理寺官员。
王员外不多时被高林从后侧门带出大理寺,从门房正门押解上堂。
大理寺门房东间前置喊冤鼓,据说是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但大理寺官儿大,寻常百姓家有小冤或不公多去了郡府,大理寺冤鼓多少年才响个一两回。
但旁边又有两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的字样,说明这鼓也不是随便敲得的。
穿过大门的第二道门叫“仪门”,这道门平常是关着的,只有新官到任,或迎接上级官员才能开启,民间戏文中常说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在这里,普通人只能出入旁边的便门。
即使是便门也有不同的说法,东门俗称“生门”,西门俗称“死门”,囚犯被处刑后根据刑罚的不同从相应的门推出。
所有衙门无论大小中心都是大堂。大理寺升堂问案,“肃静”“回避”牌分树两边,十八般兵器排列有序,衙役分立两边,大堂上有两块石头,供涉讼者跪堂陈述用的,分称原告石和被告石。
此外,青旗、皮槊、桐棍、蓝扇、官衙牌、堂鼓这些东西都是公堂之上必备的设施。
所有衙门不管大小升堂前由堂役击鼓三声,两列衙役齐声叫喊,王长安本该穿戴整齐后,隆重出场,因王长安是武官不爱文官那些花样,直接升堂。
同理,退堂时先击堂鼓三声,就是平常说的退堂鼓。
王长安坐于漆黑大案前,案上摆着红签和绿签,红签为刑签,是下令动刑时用的,绿签为捕签,是下令捕人时用的。
案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惊堂木,民间说书人以及许多戏文中,我们看到县太爷拍此道具之时总伴着“大胆刁民,还不从实招来”一类的口头禅。
二堂左右皆罗列着各式刑具,东边的“笞”和“杖”俗称“板子”。受刑时男女不同,男子受刑是放翻在厚实的椿木凳上打屁股。
王员外被高林押解走一遭,一为正常程序,二为威慑于他,王员外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肥胖的身材,四方圆脸,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奕奕有神。
一身蓝色圆领袍被撑的满满的,挣扎间已是汗津津。
王员外挣扎着,嘴里喊着,“你凭什么押我,我乃员外,你大理寺也无权私自捆绑我,我要告你私闯民宅!”
王长安看着底下叫喊的王员外,对其道冷笑:“我知你是员外,但我有案你乃疑犯,多次府内寻你,皆借故不在,何况我大理寺查疑犯何时还需要经过你的同意!”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秩多为六品或七品。
员外,本谓正员官员以外的官员,我朝多有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买此称,既称员外,只有名并无任何实际官阶权利。
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与科举相关,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