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此看来,南璃的一个下午似乎都是被荒废了,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叙述才对,但是他却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不论是从谁的角度,只要是有常识的人就会认为这是对时间的浪费,没有任何的成果,也没有任何的进步,甚至连迈出一小步都没有实现,那么这样的时间究竟算是什么呢?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除了浪费以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词汇能够形容这样经过的时间段。
不过在这样的时间,没有人会来关注南璃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唯一能够把这一切看在眼中的,还是修道修了一辈子,早已清静无为的老道。所以不会有那么多的闲人捕捉到这样的信息,也就没有任何人有条件来对南璃的行为评头论足,然而在那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中,南璃早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虽然如今的生活处境已然不同,然而却还是不可避免的用那么一套衡量标准来揣摩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存在价值。
或许在某些逻辑体系中,衡量时间价值的方法,就是要看在一段时间中制造了多少有意义的产品。只有当经过时间的结果有价值,有意义,才不算虚度年华,而在此之后,也才不会因为经历了那样的时间而感受到悔恨。或许这样的理由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对的,毕竟这是个用利益维持起来的世界,就算是诸如感情这类虚无缥缈,难以抓在手中的东西,也可以堪称是更高价值的利益,那么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时间的价值,的确是一条简单而且实用的道路。
南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条准则,不过在上山之后,对此他却逐渐变得抗拒。在山上的日子中,他总是会干一些看上去没头没脑的事情,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天空发呆的日子占据了所有时间的最大比例,然而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虽然想不起那些时间的细枝末节,但是南璃从未因此而感到失落,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时间,反而最为轻松愉快。
可是回到正题,还是要去找那个失落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心中的空虚无法填补,就像是天空开了一个大洞,原本应该凝聚成云层,然后点点滴滴落下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混为一谈,变成了从洞中倾泻而下的瀑流,分辨不清哪些是悲,哪些是喜,所有的情绪波动杂糅在一起,成了一阵巨大的冲击力,就那样直直的砸落,给心灵的大地带来一阵巨大的冲击,使得地面上激昂起四散的尘灰,然后飘向四面方,把整个世界变得浑浊一片。而在这片尘埃的中心,存在的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正在瑟瑟发抖,因为那个不知道该用什么填满的空洞而感受到恐惧。
可是缺少的究竟是什么?那片空出来的天空究竟是什么样的颜色?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可以自我欺瞒,但是又绝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拥有一个毫无意义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