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袅陷入回忆之中,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他像往常一样在酒馆打理,寻找聆听对象。
一个落寞的男人进入季袅视线,那个男人独自来到酒馆,拿了酒和花生,便坐在角落,一直不断的喝酒。
他喝的很快,一瓶瓶酒下肚,桌上很快摆满空瓶,明显他是有什么伤心事,故意来买醉。
季袅拿了两瓶酒,拿了些下酒零嘴,坐到男人那桌:“哥们,一个人喝酒有什么意思?我陪你喝一杯。”
男人抬起头,精神萎靡,没有说话,只是递了个酒杯,给季袅满上。
季袅抿了一口,吃了一颗花生,然后试图打开男人的话匣子:“哥们,有什么事说出来听听,别一个人喝闷酒,发泄出来就好了。”
男人还是没有说话,只是不停的喝酒,季袅安静的坐在旁边,见他喝完便给他倒酒。
也许是季袅的诚意打动他,也可能是他真的想找人倾诉,男人终于开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一个关于不孝子的故事。”
男人一口将酒杯中酒喝光,然后缓缓讲起故事。
故事主角叫刘忘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他是家中独子。
刘忘平的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农民工进城的潮流,所以在他一岁的时候,父母就去城里打工了。
刘忘平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当起留守儿童。
那会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不高,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可能很久都吃不了一回肉,所以刘忘平长的很瘦小。
这样的日子在他八岁的时候得到改变,父母看他过于瘦小,把他接到身边,在城里上学。
那会的制度,对农民工并不友好,农民工子女读书需要交高价,农民工看病没有医保。
由于接他进城上学,家庭更加拮据,他们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吃喝拉撒睡,都在那里。
小小年纪的刘忘平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直到初中的时候,他第一次去同学家玩。
同学家就是普通的居民小区,但是刘忘平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光滑的地板,洁白的墙面,错落有致的家具。
少年人第一次产生自卑心理,原来自己和他们不一样。
刘忘平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每次朋友想到他家去玩,他都委婉的拒绝,他不知道,在那个小小的出租屋,如何接待他们,他从来没有如此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
有一次,刘忘平自行车坏了,他第一次坐公交去上学。
下午放学,他准备去坐公交,然后他听到有人叫他名字。
父亲正骑在自行车上等他放学,父亲穿着一身朴素的工装,脸上布满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皱纹。少年人并没有感动,有的只是羞愧,别人父母都是开车接送,他从来没见过谁骑自行车接送小孩。
他低下头,假装不认识父亲,默默的向前走。
父亲看到他的举动,也没再喊他,只是骑车跟在不远处。
直到走到没人处,父亲才骑过来,淡淡的说了句:“上车吧。”
回到家,父亲没有吃饭,只是一根一根的抽着烟,母亲问话,他也不回答。
刘忘平知道使他伤父亲心了,但是少年人的面子,让他在那种情况,做出错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