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超辛辛苦苦忙着改革的时候,被困在大别山的蓝衣军,利用了这个冬天成功的进行了一番整合,并且将势力扩展到整个大别山区。
正德年n,成千上万名蓝衣军随着刘惠从大山中冲了出来。面对拼死进攻的蓝衣军,明军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明军自以为胜局已定,显得十分松懈。所以战斗一开始,负责封锁大别山西部的陕西边军,在这一连串蓝衣军攻势中就被打的节节败退,这表明蓝衣贼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最起码不亚于陕西边军。
重创陕西边军后,蓝衣军如同龙入大海,在长江以北的湖广地区纵横捭阖,搅得明军一团糟,同时也打破了湖广北部的社会秩序。
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是大明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在秋收之际遇到这样一场战事,这一带的秋收差不多损失惨重,直接影响了大明各地的粮食价格。
被打的晕头转向的明军主力好不容易反应过来,蓝衣贼抢够了,过冬的物资也都有了,竟然又重新返回了大别山区,把负责西线战事的陆完气的发疯。
更加麻烦的是,就在官军聚集在湖广地区,河南南直隶又出了纰漏,两路蓝衣军分别从河南南部群山和安庆府附近杀出,在河南和南直隶江北的平原地区厮杀了两个多月,然后又在官军大举增援之前躲回千里大别山。
因为陆完调动了河南的官军援助湖广,结果河南刚刚有所恢复的形势又恶化起来。
反而是南直隶,因为当地士绅力量太过强大,运输又十分方便,所以明军获得了大量增援,损失并不大,而且荡寇军通过一系列战事也慢慢成熟起来,战斗力提升很快。
而这一连串战事差不多结束后,正德年的秋天差不多结束了,十来万明军并没有完成困死饿死蓝衣贼的战略目的,反而因为防线太长,顾此失彼,导致了防线连续被突破,而通过这一系列战事,蓝衣贼的力量反而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现在藏在千里大别山的蓝衣贼最起码还有数万人,而且完成了转型,从流贼转变成了坐地的山贼,利用大别山的有利地形,四处出击,这让北京的高层震惊不已。
所以到了正德年的冬季,战事停歇之后,张超与杨一清商议,命令前线的乔宇陆完以及数名总兵官安排好防务,下令他们返京述职,军机房要好好议一议明年的战事。
军事上非常烦心,但是张超并不是非常担心,吃过了一次亏,明军应该不会吃二茬亏,实在不行,皇帝训练的大军也可以南下作战。
至于蓝衣军的根据地,大别山确实是个好地方,但是根本守不住,谁让这一个地方离南直隶湖广都太近了,一个是经济中心,一个是粮食产地,明军怎么可能忍受蓝衣军在此地做大,想都别想。
张超更烦心的是另一件事,因为湖广战事导致了全国物价腾贵,这简直太奇怪了,等他仔细的调查了一番,却发现事实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