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也不是不可解决,向一条鞭法靠拢,鸟铳匠人也收取现银,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是如此一来,依旧面临着收购小吏蓄意压价,还是会把劣质铳拿出来。
当然也可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并且除去在铳上刻制匠人姓名以外,还要登记造册,若是在规定操作时间之内事故发生,则彻底追究……
归根到底还是材料问题,在没有合格枪管用钢情况下,制造枪筒的钢铁都是用十斤生铁反复锻打成一斤枪管用钢后再加工,费时费力并且效果一般。
材料,迫切需要解决的材料!
“如果鸟铳手每人再携带一把腰刀如何?”方书安想到什么,突然说道。
之前在车营的编制当中,三眼铳射击完之后,被要求当作锤子抡,解决近战的兵刃。
但是三眼铳数量减小,鸟铳又不装备刺刀,只有依靠佩戴腰刀来解决问题。
“以前余把腰刀不成问题,只是要兵士们多带几斤重量。”李应祖点头到,他也意识到三眼铳缺失后,近战乏力的兵器。
方书安快把李应祖的队伍武装到牙齿了,要说也是大明家底厚,尽管辽饷紧张,但是在国债就位之后,粮草军饷应有尽有,军械库里的东西堆积如山。
就是这样都能打败,能看出来杨镐是多么废物。
不过他仍然觉得缺点什么,远距离有大炮,中距离有虎蹲和佛郎机,稍近些则装备鸟铳,近战有长矛兵盾牌兵以及腰刀……
还差些什么?
唏律律一阵马鸣传来,方书安知道他们缺什么了。
女真都是重甲骑兵,明军也有骑兵,但李应祖的队伍是车营,并且车都是炮车,即便能形成车阵,依旧缺乏对步兵的保护。
“从营里选拔些掷得远的士兵可行?”
“自是毫无问题,只是,你要他们投什么?”
李应祖有些纳闷,现在有火炮,很少有什么需要直接投掷的东西。
“铁蒺藜!”
对抗骑兵用的铁蒺藜,从战国时期便有明确记载。
后来用的少便是因为其不方便使用,之前的使用方法为在对方必经之路上抛洒,依次延缓敌人的进攻。
但是在战场上瞬息万变,不能确定战时在何时何地发生,不能提前预判敌人来袭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去投放太多的铁蒺藜。
方书安布放的方法与此前略有不同,既然不晓得骑兵从何处来,索性扔在他们冲锋的路上。
试想,当敌人冲到十丈距离,脚下都是铁蒺藜之时,马匹脚掌刺痛,背上的骑士摔都摔个半死,哪里还有作战的能力。
当然,一个个去扔出去不现实,不晓得要扔多少此才能形成铁蒺藜阵。
放在大明,或许无人想得出,但是携带数百年见识的方书安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