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面上的血迹早已清理干净,
潘濬在路口停顿了片刻,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就在这时,一名护卫从后面追了上来,来到潘濬的面前,与其耳语了几句。
听到护卫的话,潘濬神色一变,忍着怒火说道:
“这雍闿果真如此胆大妄为?”
一旁的蒋琬见潘濬发怒便问道:
“承明发生了何事?”
只见潘濬忍住怒火,摇了摇头道:
“回府再说!”
蒋琬点了点头,二人快步回到府中,
一处安静的亭阁内,当蒋琬道此事后,有些惊讶道:
“这雍闿竟然毫不掩饰便与董和接触,他这是有何图谋?”
听到此话的潘濬拍了一下面前的案子,有些不满道:
“还能作甚,我看这雍闿要有不轨之心。”
“不轨之心!”蒋琬摇了摇头道:
“如今主公屯兵于南中,雍氏一族能起多大风浪?依我之见,这雍氏一族是要在董和身上谋划什么?”
听到这个说法,潘濬沉思了一下说道:
“董和至南中不到半年,在南中并根基,有何可谋划之处?”
想到这里,潘濬突然又想起了什么:
“难道雍氏欲借此机会想要与刘璋缓和?”
可随即潘濬便否定了这个念头,
刘璋虽然儒弱,但对于背叛他的人是一点也不客气,
不论是不服他的张鲁,还是带兵叛乱的赵祎,刘璋可是一点也没有客气,
不是灭族就是杀其母兄,哪里能看出儒弱的样子。
这样事情身为南中大族雍氏应当清楚,不可能如此不智,
可除了这个目的,他便想不到,这无权无势的前太守,为何让雍氏一族看重。
蒋琬和潘濬想不明白,
便是将雍闿送走的董和也想不明白,这雍氏一族为何要帮他。
方才他直言相问,也是得到了一句:
“敬佩董太守的名望,这才相助。”
而这句话,他却很是熟悉,当初雍氏一族反叛,建宁官员不愿屈服雍氏者皆其被杀,
他也是不愿屈服之人,但却被留了下来,当时他问起原因,给出的也是这样一句话,
可这话落在他人身上也许会沾沾自喜,可他已经遭受过名望所累的坏处。
当初为成都令时,郡内士族便抬高他的名望,将他架在火上烤,
而如今又遇到类似的事情,董和心中一下便警惕起来,
虽刚才将雍闿的提议让他心动,但此时警惕心上来的董和,想到了更多,
首先他的安危无需担忧,既然金旋派蒋琬前来,那金旋便没有要杀他的心思,
考虑到这里,再结合雍氏一族的举动,董和叹息了一声:
“这雍氏一族恐怕是所谋甚大!”
而就在这时,前去送走雍闿的董允已经返回,
只见董允满脸兴奋之色,
毕竟他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当听闻可以离开这个蛮荒之地,
可返回富庶安逸的成都时,心中的兴奋之色也难以掩饰。
可当他看到父亲似乎不太高兴,甚至神色忧虑时,有些奇怪道:
“父亲似乎不悦!”
董和这时摇了摇头,站起来说道:
“去更衣,随我去太守府见蒋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