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爱财之人,是奔着兵书和武功来的。”
兵书和武功秘籍就放在桌案上,在秘籍的边上还有白起的随身佩剑,一柄不算长的青铜剑,剑身长约二尺三寸,这在将军的佩剑中算是短的了,而且是非常的短。一半的王侯都是一米多长的宝剑,没想到白起的剑只有二尺多。
范简对春秋战国时的兵器制造也是非常了解的,青铜和钢铁并用。贵族和君王、武将的佩剑都是青铜长剑,基本是以三尺为标准,超过三尺的才能叫做宝剑。这是铸剑工艺技术决定的,铜锡合金的比例要恰到好处,锡多了剑身硬度增加,韧性下降,容易折断,反之则是太软。
著名的铸剑会采用独门技艺,对剑身合金的铜锡配比进行分成调整,使得宝剑内韧外刚,剑身柔韧,锋刃坚硬。这个技术非常的难以掌握,而且做不到批量制造,所以高明的铸剑师打造的宝剑都是独一无二的。
范简对这个当然不懂了,但是其原理还是知道的,现今采用的多为自然冷却法。在合金缓慢的冷却时,锡分子会往外层游离,使得剑身外刚内柔,既保证了外部的刚性,也增加了内部的韧性。
技术越高,剑身便可以在保证韧性和锋利度的基础上加长剑身的长度。
一寸长一寸强,史书记载秦始皇的佩剑就达到了一米多,以至于荆轲刺杀他时,慌乱中好几次都没能拔出剑来。
这白起的佩剑七十厘米左右,真的是短剑了,但其刚性却是增加了很多。这也从一方面证明了白起的武艺高超,一寸短一寸险,使短兵的武艺自然差不了。
范简将白起的佩剑绑到了自己的腰上,替换掉临时找来的佩剑。他本身的那把剑,在杀墨芷时被他的念力给震断了,所有就随便找了一把临时替代。
兵书,范简不敢兴趣。拿起了剑谱研究,白起的剑法无名,也没有具体的招式,上面记录的是白起对剑道的理解和感悟。
白起的剑道不讲运气发力,而是以神御剑之道。
“这是给一流高手看的。”
见范简看的眉头紧锁,墨芷笑道:“你这三流的剑手,肯定看不懂。”
“师姐,我真的是三流剑手?”范简不信,他在遇到墨芷之前,都感觉天下无敌了,不可能才三流的层次。
“勉强进入了三流。”
“这几流是怎么划分的?”范简问。
“三流以下比的是招式的精妙和力气的大小。二流高手比的是出剑的速度,交手不会超过三招必然分出胜负。一流高手比的是对剑的感悟,出剑必有‘势’,可突破人体极限。超一流高手,可以将自身的‘势’转化为剑气,隔空制敌。”
墨芷笑道:“你或许以为我母亲偏心,教了你一套被我克制的剑法。其实不然,我能压制你的剑法,是你被我的‘势’压制了。”
范简没用反驳,对武功的理解他真的停留在招数和速度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样理解一点都没错。但怎样才能更快,像运动员一样通过艰苦的锻炼,突破自身的极限,这就有点物理化了。
若是练武也以这样的方式突破,那只能算是武术、功夫,而不是武功,更不是武道、剑道。
武道、剑道,是从自身的精神、意志、思想上去融合,去体悟的,感悟什么是剑。
“这些东西怎么办?”
“留下吧!”
范简没有拿珍宝,就连兵书和武功秘籍都只是翻看了一遍就又放了回去。
离开白起的地宫,墨芷触发自毁机关,整个地宫便坍塌了,将白起搜集的珍宝和兵书秘籍永远埋到了地下。
在地宫之下有暗河,机关阵法是河流提供的动力,损毁后地宫坍塌,那些珠宝跟定会沉入河水中。
“可惜了,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墨芷是心疼的不行。可范简没有让她拿,她就真的一件都没拿。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什么可惜的。”
范简是真的不以为然。人类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事物和技术知识,其他的都是浮云。
“好吧。”
墨芷也不再纠结,转而问道:“接下来你要去哪里?”
“荆国。”范简道。
荆国就是楚国的旧城,在将都城迁往郢(江陵附近)城后,改为了楚国。
秦异人给华阳太后做了儿子后,为了巴结讨好华阳,他把自己的名字就改成了子楚。
子楚即位秦王,在秦国避君主名讳,遂称呼楚国为荆国。
说起荆国的都城,在前253年已经搬迁到了巨阳(今阜阳),不是全部全搬,而是楚王先过去了。
在前27年时,秦将白起攻入楚国都城郢城(江陵),楚国便将都城迁到了陈县(淮阳)。
此时,楚都还在陈县,只不过是楚王(熊完)先到了巨阳(阜阳)。到前241年的时候,楚国还要迁都一次,直接迁到淮水南岸的寿春(今寿县)。
楚国迁都,从江水边的郢城北迁中原腹地,可能是觉得不太安全(什么屏障都没有),呆了二十多年就又往东南搬迁了,最终是要搬到东南500里淮水南边的寿春。
寿春是好地方,北边有淮水天险,再往南就是山区了,逃跑起来也好躲藏(刘邦兵败彭城,就是从这里跑进山区的)。当然,再继续往东南,还可以渡江水跑到江东(和项羽兵败垓下逃跑的路线一致)。
范简直接到了故地巢湖,带着他的二百多人做起了湖盗。
此时的巢湖是称为沼泽更恰当,在湖水外很大一片都稀泥,生长着茂密芦苇等水草植物。
这样的地方没人活动,不敢接近,陷进去就是有死无生。
“为何选在这里?”墨芷对范简找这么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很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