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承受那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却要饱尝世间的风霜和煎熬。
刘执听他说完,面上轻笑着道:
“而今刘氏遭难,长卿也不知自己能安生几日了,倒不如遂了太子之意,畅饮赏雪,不醉不归。”
“哈哈,听长卿之语,那我还得感激父皇了。”
赢嵇嬉笑着出声,边抬起酒杯,敬向刘执。
“承继是得感激陛下,不然长卿可不敢如此放肆。”
刘执说着,又和赢嵇碰了一杯。
二人对饮,已经放开,开始胡天侃地,畅谈风月。
“而今天下英杰,可有能入长卿法眼者?”
“说来惭愧,长卿偏居江南,对天下英杰是知之甚少。”
“那长卿可曾听闻,‘一侯三绝,三才七英’之说?”
“一侯三绝,三才七英?”
“这十四人,均是大秦最负盛名,首屈一指之青年才俊。”
“能让承继如此推崇,倒是让长卿有些好奇了。”
赢嵇亲自给刘执斟了一杯酒,才轻笑道:
“一侯三绝中的一侯,指的是当朝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白牧之幼孙,雪衣侯白是非。”
“此人年不过双十,却武略卓著,深得其祖上杀神白起之真传,随其父白琮先后三征高句丽,领三万铁骑孤军深入,一路势如破竹,破十六城,斩首二十七万。”
“后,奇袭高句丽王城,阵斩高句丽大将军李舜辰,俘虏高句丽王,名震大秦,封侯雪衣。”
赢嵇说着,面上一副神往之色,道:
“恨不能立刻提刀上马,为大秦开疆拓土,搏一个马上封侯。”
白琮,大秦东北道行军大总管,手中掌有六十万东北军,是勋贵一脉的翘楚。
刘执也是听得向往不已,杀神白起嫡传,武略无双,在双十年华封侯,恐怕是大秦最年轻的侯爵了。
“三绝又是哪几位俊彦?”
赢嵇这才收起面上的艳羡,开口道:
“颍川士家大族荀氏,当朝翰林院院正荀湛之孙荀令君,此人诗才无双,文采飘逸,被誉为诗绝。”
荀令君?
刘执在脑海中回忆,前世不曾听闻过这个名字。
“二者,当朝翰林大学士方九龄之子,方孝孺,此人文通四海,孤傲不羁,文学称绝。”
方孝孺?
刘执知道这个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一个刘执熟悉的悲情英雄。
他本是建文帝手下大臣,博古通今,只是不识时务,一昧愚忠。
朱棣“靖难”登基,他拒不投降不说,还出言讽刺朱棣,被朱棣怒而灭族,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对于赢嵇的点拨,他也赞许地点头,若不孤傲太过,方孝孺何至于被夷十族。
“三者,当数稷下学子,直隶总督王尧之子王守仁,此人文采昭彰,经学融贯古今,假以时日,必成一代儒宗。”
王尧之子?那不是我的表兄吗?
王阳明成了我表兄?
刘执一下失聪了,他只知直隶总督是他的舅舅王尧,也知道自己有一个表兄,只是没有打听过名姓。
现在一朝听闻,王阳明成了他表兄,要不要这么骇人。
王守仁,别号阳明先生,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知行合一”的提出者,死后从祀孔庙,阳明心学得到了明庭的认可,是被明庭封圣的人物。
这是一位真正的历史大牛,真正的经学大家。
“呼”
刘执轻呼口气,一侯三绝,除去不曾听闻过的雪衣侯白是非和诗绝荀令君,就有两位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的顶级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