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被划为了五镇,除了人数最少的“威武镇”之外,每镇又有正统领和副统领,镇内设五协,每协有五名正协长、十名副协长。
每名正协长管两个副协长,每名副协长则管十个班,最终以班为军队的最低建制。
此外,李逸澜还专门分出了一个“火铳营”,直属于李逸澜本人,以此进行铳兵的训练。该营人数未定,要在之后的训练中挑选出合适人选。
李逸澜亲自担任提督,总督五镇一营的军事。
自李逸澜之下,各镇统领也得到了逐一任命。
中镇(威武镇)正统领林寅观、副统领方治。
前镇正统领曾胜、副统领林和义(原济州将领)。
后镇正统领陈得、副统领金克孝(原济州将领)。
左镇正统领朴治勇(原济州将领)、副统领林端。
右镇正统领申敏实(原济州将领)、副统领金永。
沈二郎没能进入正、副统领的人选,但是也被李逸澜特别任命为了前镇中的一个正协长。
这样的任命,其实从军事的角度上看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却是考虑到整体掌控力之后的无奈之举。
除了全部是大明人的威武镇之外,其余四镇都由大明将领和朝鲜将领一齐统领。其中,由明人担任正统领的有前镇和后镇,左镇和右镇则由朝鲜将领作为正统领。
李逸澜这样的安排,寻求军中平衡的意味十分明显。毕竟这几个镇中绝大部分都是朝鲜人,既想要保障顶部的控制力,又要照顾投靠的济州将领的意愿,这样的平衡术就是无奈之举了。
饶是如此,李逸澜还是担心语言的问题,在昨晚正式安排之前,特意找了曾胜、陈得、林端这三个汉人统领谈话,让他们在平时率军之余,务必抽出时间继续学习朝鲜语。
在李逸澜决定举兵之后,就曾经让曾胜、陈得和林端等在粮行的漂流人练习朝鲜语。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办法用朝鲜语直接和士卒沟通,但是多多少少也能说出几个关键的词汇。
“如果你们的朝鲜语没有进步的话,统领就换人了!”李逸澜表情严肃地和曾胜三人说道。
要是一切发号施令都得通过译官进行的话,效果之差自然不必多说,还有可能存在译官和朝鲜将领相互勾结,欺上瞒下的问题。
除了让大明将领学习朝鲜话以外,李逸澜还明确规定,在今后的训练和作战之中,一些基本的操练口号和短促的战斗命令,如“冲锋”“坚守”“撤退”等等,必须由汉语说出。
虽然李逸澜美其名曰是有保密作用,但内心却是抱着潜移默化推广军中汉语的想法。虽然前期执行中或许会出现问题,但是不趁着刚起兵时就加以训练的话,以后想要推广下去就难上加难了。
最后宣布的是义军的正式名号,关于这个名号,李逸澜倒没有花太多脑筋,早早便在脑海中确定了下来。
破虏军!
......
“万胜!万胜!”在这第一次军中点兵的最后,李逸澜先是解释了意思,然后让现场所有士卒跟着用汉语喊出了这两声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