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致和让眼前的两名高级将领,都谈一谈接下来战事的发展。
两人都是一道的兵马节制使,战术素养自然还是足够高的,但是分析了目前的形势之后,两人给出的战略却完全不同。
庆尚道兵马节制使赵俊博,认为应该合兵一处,转进到另外的港口,不要再去硬憾今天这两个已经被证明防守十分严密的港口。
全罗道兵马节制使申方洋,想法却恰好相反,认为此时应该化整为零,把庞大的军队分成一支支小队伍,从广袤的海岸线中上岸,进行突袭。
不过,这两个想法虽然一开始听起来完全相反,但是郑致和仔细一想,却并不是不能兼容。
还没等郑致和说出自己的想法,申方洋和赵俊博两人也眼睛一亮,想到了接下来最适合的进攻战略。
几人在这个思路上,开始详细讨论起具体的细节。
赵俊博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下愚见,或许可以让洪参知前往明使所在大营,观察敌军军情,或者还可以行拖延战术。”
洪宇亮本来站在一旁不怎么说话,十分低调,但此时被赵俊博给提到了,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我前往明使的大营,安全肯定能够得到保障,但是消息估计就传不出来了。”
洪宇亮这话倒也很有道理,虽然自己和明使李逸澜是旧识,和济州的将领也比较熟悉,但是现在各为其主,想要刺探军情,并且还能将军情传递出去,这种难度就很高了。
洪宇亮自然不愿意学三国演义之中的蒋干一般,借着与敌军主将的友谊,行刺探军情这种令人不齿之事,最终还落得被人将计就计的下场。
不过,督师郑致和却赞同赵俊博的意见,此时反过来对洪宇亮说道:“刺探军情一事,尽力而为即可,不必强求。”
“不过,你身为李逸澜旧识,却可以在敌军营中,伺机游说劝说,至少不能让李逸澜察觉,我们的进攻方向改变了。”
郑致和的意思,就是让洪宇亮去混淆视听,让李逸澜等破虏军的将领做出判断,认为南征军有意和谈,从而放松警惕。
.......
虽然洪宇亮和李逸澜之前认识,对济州也有深厚的感情,但是郑致和并不很担心洪宇亮会临阵脱逃,转到破虏军的阵营中去。
于利,此时洪宇亮已经在郑致和的庇护下,做到了礼曹参知的位置,迈入了堂上官的行列。这是洪宇亮这么多年宦海生涯之中,做到的最高位置。从功利的角度上看,洪宇亮没有加入破虏军的理由。
于义,洪宇亮是郑致和一手提拔上来的,可以说,郑致和就是洪宇亮的官场伯乐。现在郑致和是南征军督师,和明使李逸澜是直接的对手。如果洪宇亮选择临阵叛变,加入破虏军的话,就是辜负了郑致和的恩义。
于情,洪宇亮刚刚把自己的妻儿,以及侍奉多年的管事和仆人等等都一起带到了汉城,此时,这些人客观上已经成为了人质,让洪宇亮不敢轻易投入破虏军阵中。
于理,根据郑致和的了解,洪宇亮显然不是一个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义,能够冒险舍弃自己的利益的人。这一点,从洪宇亮和李璌两任济州牧使行为处事的区别中便能看出来。
于情于理,于利于义,洪宇亮都没有背叛的理由,故而郑致和此时放心地派出洪宇亮,让洪宇亮渡过济州海峡,到破虏军的营地中去干扰李逸澜的视听。
洪宇亮虽然心中不愿,但他一个借着郑致和的背景升官的人,又怎么敢违背自己靠山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