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最近争议不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高培方说道。
墨易提醒道:“在没有结果前,你都不要参与入去。或许一开始,这是一场对朝廷政策的争议,但是它会慢慢地演变为意气之争。”
“意气之争,又朝中分党立派的前奏,你一旦参与了进去,就很难脱身了。”
高培方庆幸地说道:“幸好,这几日都是观人争斗,没有掺和进去。”
转而一想,高培方发现他的几位皇兄跳得就挺欢的。
不过这也难怪,他们都没有像我这般孑然一身,他们有他们的势力,需要为他们的势力争取赢面。
正如墨易所说,这将会是一场朝党之争。
这时,墨易又开口说道:“不过,这场争议,很快就要结束了。”
“为什么?”高培方不解地问道。
墨易解释道:“战场上的事情讲究快速,不然很可能会延误战机,这也是为什么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之说。”
“先说天时,攻伐泓国,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得了的。如果再耽搁下去,那天气即将转凉了,而又没有城池补给的话,这不利于士兵战斗,不利于战局。”
“再说人和,现今武国三军士气高涨,正是出战的好时机,但若再拖下去,士气可能会下降。”
“所以,我断定,武国必定会在这两天要求答复,即使没有答复,他们也会出战。”
高培方松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好,我还以为会一直争吵下去呢。你都不知道,这几天我上朝就像是逛菜集市一样。”
……
第二日,早朝。
正当诸位朝臣摩拳擦掌,正要大展拳脚,再次进行一番辩论战时,齐皇挥手示意他们先站在一边。
魏公公会意,高声尖叫道:“宣泓国使者觐见。”
没多久,等候在殿外的王守义,由宫侍带到了殿外门口处。
王守义稍稍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衣衫,踏步进入了太和殿。
见状,满朝文武心中都产生了疑问。
他怎么来了?这不是还没有商议出结果吗?
难道陛下打算今日就决定下来?
……
“外臣王守义,拜见齐国陛下。”王守义见礼道。
齐皇伸手虚扶,说道:“不必多礼,使臣平身。”
“使臣此见拜见,是为何事?”齐皇开门见山地问道。
王守义说道:“近日,外臣见贵国各位大人为我泓国之事争吵不体,外臣十分惭愧。”
“不但如此,外臣在贵国已耽误众多时日,所以外臣此次拜见,是向齐国陛下及各位大人辞别的。”
闻言,饶是齐皇也是一愣,说道:“辞别,可援助一事,本朝尚未有定论。”
王守义说道:“外臣只能辜负吾皇圣恩了。”
齐皇老是感觉到不对劲,但又想不到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皱眉说道:“那贵国如何应对武国征伐?”
闻言,王守义心中一喜,想道:就怕你不问呢。
王守义说道:“外臣打算劝服吾皇向武国臣服。”
话音一落,顿时在朝堂内百官心中激起了千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