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刚在数十名将士的护送下,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出发后的一天半时间里入了泓国边境。
泓国与齐国相交甚好,因而当郭青刚以齐国使者的身份入境时,泓国相关官吏不敢怠慢。
不过,郭青刚也知联盟之事时间紧急,因而他只是在边境处写下使书,让泓国边境官吏百里加急送往泓国京都。
同时,他还在书信中交代清楚了,若是泓皇有了决定,务请回信送至南苍郡。
使书送出去后,郭青刚不再停留,直道往泽国而去。
泽国多年不参与战事,恐怕是不会轻易出兵了,郭青刚自认需要亲身前往一趟,极力说服泽皇才是。
出了泓国边境之后,泽国京都也就不远了,因为泽国京都建在边境不远处,从边境赶往,行程快的话,半天时间也就可以了。
……
武军全力备战一晚,可是整晚连些许诡异动静都没有。可以说,他们是白守了一晚。
然而,即使他们意识到齐军可能不会再派强者刺杀了,但是他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因为一旦放松警惕,那又是死亡五位将领了。
俗话说,只有终日做贼的,没有终日防贼的。
武军这般高度警戒,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要么逐渐放松警惕,一步步减小防御力度要么造成精神疲惫,难以分心处理其他事务。
而后者,正是齐军所要的……
……
防御了一个晚上而毫无所获之后,赵登元感觉心头的不好预感更是强烈了。
见到赵登元整日愁眉不展的样子,副帅自以为前者是为了齐军高手刺杀的事情在伤脑筋呢。
“大公子,你放心,某一定会叮嘱众兄弟盯紧各处漏点的,绝不会再让齐军高手入城了。”副帅保证道。
赵登元看着副帅笑了笑,说道:“大军已经防守得如此严密了,我自然不会担心刺杀问题了。”
“只是,我近日总觉有大事发生,心有不安。”
“大事?大公子是指哪一方面?”副帅疑惑地问道。
赵登元分析道:“按理说,齐军已经守住了南苍郡,接下来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重兵镇守南苍郡,多余兵力撤回京都二是全军出击攻下大应郡,接连收复失地。”
“可奇怪的是,他们两个情况都不是,这实在太异常了。”
听后,副帅却不以为然,说道:“可能自知实力不足,攻破不了城吧。再说了,他们不也有派高手刺杀我军将领,意图报复吗?”
“实力不足?”赵登元显然是不认同这个说法。
“你可别忘了,我武军正是输在齐军手下才退守大应郡的。要说实力,他们绝对是有的。”
“刺杀我军将领肯定是另有目的的,若是只为了报复,那齐军完全没必要再留在南苍郡,毕意刺杀只需派江湖武师出手即可。”
“昨晚,齐军高手没再行刺杀之事,这令得我心中更是不安,越发觉得齐军图谋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