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那个什么提学司改为书院或私塾,归地方父母官负责,对此礼部要上心才是。
这是为了精简官员数量,减少开支的浪费。
军政两制,文武职责必须区分开,文治理国家,武就是打仗定国安邦的。
在影卫的基础上改为锦衣卫,把镇府司剥离出军队,改为锦衣卫镇府司。
各州路除了驻军以外,设一个锦衣卫镇府司,镇府司下割三个千户所,乡镇设百户所。
锦衣卫镇府司,最高长官挂大将军衔,统领天下镇府司,监察上到王公贵族,士林豪门家族,下到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收集一切大小情报,不许搞暗杀那一套。
为了六部文官能够有效的治理地方,镇府司由六部尚书一同管制,掌生杀大权?意见一致时,六部有权利调动镇府司镇压地方宵小。
如果镇府司不行,兵部可调动军队协助镇府司办事。
每隔几日你们要开个会,讨论各地的重要的情报,小宝代我旁听,不会干涉你们的任何事物和决策。
至于锦衣卫镇府司的规划,认命哪个影卫来任最高长官,柬之你带头定吧,不用咨询我的意见,我先都同意了。
未来不论文武官员的子弟,还是世袭爵位的子弟,必须去镇府司任职历练,不入镇府司的取消爵位,更不得为官。”
吴彦蒙圈了,我就问你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说这么多有意思吗,直接说到了国家大事上。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搞中央集权吗,首先文官再也管不到军队了,军队再也干涉不了地方了,弄什么锦衣卫镇府司,哄孩子呢?。
隔三差五开个会,小宝去旁听,说得好听不干涉,谁知道小宝会不会说些什么风言风语,按道理这是应该的,谁也不能说啥。
不过,这个锦衣卫镇府司挺不错,各洲路大小不一,有的路多达十几个县,少的五个县左右,这还不算乡镇。
一个镇府司,三个千户所,兵力少根本就不行,按类别扩充兵源也不错,至少满足了文官体系领兵的愿望。
然后,在各个千户所,百户所安插自家的子弟,对家族发展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吴彦知道这是主公故意给大家的一个馅饼,他不怕谁将来会造反,各地驻军不是废物,你造个反试试,直接灭掉。
再说了,锦衣卫镇府司最高长官必须是影卫的人,各部要职也只会是吴家内部子弟过影卫任职。
事已至此,吴彦都有些后悔了,没准过了今天再问相同的问题,或许答案不会跳跃的如此之大,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内,没法沟通啊。
他相信,今天过后,这个消息一定会疯传的,将来六部百官一定会盯着锦衣卫镇府司这块肥肉的,想尽办法也要把自家子弟弄进去,提前占位置,无论官大官小没人会在乎,在乎的是今后绝对会有好处。
吴彦收拾好思绪,微微一笑对影九道:“你能坐上九队队长,证明你的能力很不错,今后你来代任锦衣卫镇府司的大将军把,现在你看看那几张纸条上写了什么。?”
影九大喜过望,真是从地狱转了一圈,又来到了天堂,大起大落之间,说话都有些颤抖:“诺!我保证一定会联系其他影卫回归。”说着话有人递给他几张鬼画符的纸条。
从怀中拿出一个本子,翻开对应鬼画符,一一念道。
“老家主惨死的消息,以被截留,速做打算。”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有能者居之,立新主废幼主,若事不可为既退。”
“告诉老夫子,二爷有子,品行上佳,乃潜龙也,望三思,盼之。”
三个纸条三段话,相隔时间很短,就算中途信鸽出了意外,任何一条都能看出来什么意思,其实就是看不上吴天这个少家主。
连起来的意义又大不一样了,信息量太大,搞得殿内众人一时间有些烧脑。
二爷膝下有子,隐瞒十几年,城府之深可见一斑。
影卫统领是知情的,却知情不报,由此可见影卫统领在那时就倒向了二爷。
老家主的死与吴天有很大的关联,吴天长大了,随时都可以继承家主之位,对二爷威胁是有,但不大。
因为吴天之前就是个纨绔,就算继承家主之位,对二爷根本造不成任何威胁。
可是,吴天忽然要造反,失去了往日的纨绔,知道招揽人才,比如铁柱,吴彦,吕征。
特别是吴彦这个人,他是老夫子唯一的亲传子弟,将来一句话就能决定任何分支的存亡。
有些人认为吴天这些年是装的,就等着长大后翅膀硬了造反呢,有人害怕了,有人恐慌了,从而加速了老家主的死亡时间。
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背叛致死,借蒙元朝廷的手除掉老家主,将仇恨转移到蒙元朝廷的身上,
二爷在揭竿而起,打着为老家主报仇的幌子,收拢各分支家族的力量。
然后积蓄力量后,彻底与蒙元朝廷翻脸。
老夫子或许就看中了这一点,这才放弃了吴天。
吴彦缓缓的讲明厉害关系,集体哗然,家族竟然出了叛徒,儿子加害老子,这可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呀。
就凭这一点,家族各分支就算再怎么看不上吴天,那都不会选择二爷,连自己的老子都能陷害,那还有什么事儿是做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