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出去了,大堂只剩下花荣和李元稹。
花荣听了是李元稹,眼睛一亮,:“久闻李大人大名,只恨无缘想见,今天一见果然不凡!”
李元稹微笑了下说:“呵呵,前些日子花荣大人题的诗,现今汴京无人不知晓啊!”
花荣见这里是王贵府上,耳目纵多,如果说出什么不利的话怕有麻烦,于是对他说:“李大人,这院外风光正好,不如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过了一会儿,见周围没人,这才放下心来,对李元稹问:“李大人来意,花荣已然心知肚明,不知李大人如何看待当今大宋?”
李元稹听了,眼睛微微眯起来,精光流转。说道:“自从你梁山起义之后,没有谨慎几天,现在又是奸人把持朝政,天下百姓不知何时才得安宁,唉,不然我也不会想辞官”。
花荣听了就知道机会来了,不由一叹道:“如今,天子暗弱,政令不通,天子弱而诸侯强,恐怕乱由此生矣。也知道现如今我大宋朝廷奸臣当道,宦官弄权,而圣上又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只知搜刮民才、买官卖官,弄得吏治腐败天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啊!”
当花荣说完后面两句时,李元稹的双眼盯着花荣大放异彩说:“花荣兄果真如王大人说说‘字字妙语’啊!”
花荣就对李元稹说:“我相信不出一年,天下就会大乱,到时群雄并起,百姓就又要遭殃”,说完,就摆出一副愁面。
李元稹听了就说道:“本以为向花荣讨教诗词歌赋,想不到花荣如此忠君爱过,李某受教,请接受李某一拜。”
花荣慌忙的接住:“李大人,不可如此”。花荣见目的达到了就开门见山的道:“李大人,花荣欲成就一番事业,希望李大人能助。”
李元稹呆了一会不说话,花荣这时心里安惊,自己太过心急想要人才了,差点又忘了李元稹叔侄也是保皇派,这次可惨了。
突然,李元稹跪下说:“拜见花荣大人,之前听司徒说大人‘不愿意升官’,现在我错了,原来大人有此心,如果有何能相助,我一定相助大人成就大业”。
花荣听了心里放忪,急叫李元稹说道:“李大人不可如此,以后你也不要叫花荣大人,和原先一样叫回花荣吧”。
“李大人快起来,想不到你和刘琦一样,这么重这些礼节,哈哈”李元稹听了就对花荣说道:“大人刚才说的刘琦,莫非是刘伯武的儿子?刘琦?”
花荣笑说道:“对,这是他,不过他比你更固执啊,哈哈”李元稹就笑了笑说:“原来大人已经有如此良才相助,恭喜大人”。
花荣想了想就对李元稹说:“李大人,今日之事不可对他人言,还有件事花荣想请李大人帮忙。”
李元稹说道:“大人放心,在下必不说今日之事,能为大人解忧是在下的福气,不知大人想做何事呢?”
“花荣想升官加爵,手握重权,以便将来天下大乱,能有一席之地。”“哈哈,以大人之才,容易也,近日听说皇上将要晋见大人,不正是为了升官吗,那时不就……”
“如此自然是好,但事有万一,对了,还有一事要李大人要做的,那就是寻找有才学之相助花荣。”
“李某记下了,大人,你我二人在此长久悄话,恐人生疑,大人吩咐攸的事情一定完成,我就先行告退了,大人告辞。”
次日早上,李元稹来找花荣说他自己要离开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