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训所知,这套人工智能系统相当于1453个水利工程及气象学双料专家24小时X365天地开决策会,并且这些专家还个个都是有着几千年经验的老怪物——人类有历史记载的天气水文资料有多少,它们就有多少年的经验——天知道那些管理学家是怎么倒腾出这个结论来的,居然可以精确到1453个!
唐不乐没有看过那份分析报告,但是唐不乐总是觉得那是一份唯心主义的玩意儿。
无论如何,唐不乐显然没可能拼得过1453个精英级的双料专家。所以,唐不乐还是消停点,老实点,无为而治才是王道。
从一室到十三室,每个房间里和唐不乐这儿一样,都蹲着一个混吃等死的混子。
实际上,国家要求在唐不乐在这里蹲着发呆的的唯一目的在于:
万一这套防洪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产生了互斥方案的时候,唐不乐这些人将各自根据自己的独立精神进行判断,随后进行投票,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让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执行哪一套方案——这个投票过程有个专门的名称:决策会。
可问题是,据唐不乐所知,就这套决策系统而言,它已经活活耗死了55位前辈。他们也和唐不乐一样,激情万丈地入职,慢慢地从13室混到1室,从头到尾地混吃等死,直到戴着大红花退休滚蛋。
互斥方案是什么?通常情况下人工智能在进行自动操作的时候会预先构建执行方案,随后开始自动执行方案。
不过,有一个例外情况,受限于阿西莫夫原则的死规定,人工智能不被允许执行任何可能会伤害人类的自动操作。如果产生了可能,那么它就必须在构建完多个可选方案之后处于暂停状态,等待有决定权的人来选择。
这种情况落实到了防总这里则意味着如下:
正常的河道闸门控制由于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事故,所以没唐不乐这群闲人什么事,人工智能都一手包办了。
但是,万一碰到超特大降雨,通过调整沿江各个水闸开闭时序来规避洪峰的措施已经完全无法凑效,以至于要打开分洪围堰区,且围堰区还有无法转移的人群的时候,人工智能就只能暂停工作了。
这个时候,系统就会给出多个选择方案,比如说A方案选择开A分洪围堰区,会死多少人,但是造成沿江大坝垮塌的概率会低多少。B方案选择开B分洪围堰区,会死多少人,但是造成沿江大坝垮塌的概率又会低多少。
随后,1到13室的混子们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会被召集在一起,由人工智能使用绝对中立的描述介绍每一个方案,随后在发起投票前有一分钟的沉默思考决定时间。然后由每个决策员各自投出自己的一票,最终决定真到了必须开闸分洪的时候,到底是让哪一群人去死。
而投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按下办公桌面上显示的两个带有A和B字母中的两个按钮中的一个。
理论上,可能还有C按钮,D按钮甚至更多,但也只是多那么一两轮投票过程而已。
当然,这也就是所谓的手动操作。
这很残忍,但是,这也很无力。如果不做任何选择,最终的结果就会是沿江的大堤在某个点随机地发生忽然垮塌,然后死掉更多的人。
别扯预先撤离的话题,到了22世纪,即便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气象学家依旧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天气。
就如他们内部自嘲的那样,与其说自己是个科学家倒不如说自己是一群带着墨镜玩街头算命的神汉。
和神汉不同的是,他们在是糊弄在国家,而神汉们则是在糊弄老百姓。
气象学是基于科学原理——嗨,这一条不算,神汉们现在也在用人工智能做大数据统计分析来着。
对了,还有一点不同,气象学家是算老天爷,神汉们是算人——嗨,还是不能算,按照混沌原理,人和老天爷都是不可要素枚举的,从仿真的角度而言,算人和算老天爷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虽然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解决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问题,却始终无法穷尽枚举导致天气变化的所有因素,因此,虽然气象学家对于现在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经提升到了恐怖的境地,但是他们不是神,所以也时不时地会跳那么一两票。
如果气象学家完全准确地预测了天气的变化,那么控制分洪围堰区闸门启闭的工作依旧没有唐不乐这十三个人什么事,在发生危险概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提前很久就把预计需要分洪的围堰里的人给撤个精光。
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个无法完全准确的预测,为了一个小概率可能情况,提前把几百万人都从围堰里面撤个精光,这是耍人玩还是干啥?
小概率意味着什么?就是有可能发生,但是几乎不会发生。请注意,几乎不会发生并不代表完全不会发生。历史上那些小概率却仍旧发生的传奇故事还少了?
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记录,地球上被陨石活活砸死的倒霉蛋还颇有那么几个。
换个表达方式,唐不乐们这13个倒霉蛋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应对这种原本是小概率却最终倒霉地发生的紧急情况。
嘿,让一群混子来应付要命的倒霉情况——这似乎是一个黑色幽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