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吧。”李玄炽很随意的道。
这位聂成显聂少傅是两朝老臣,李玄炽没摆什么架子。
“这是今日几位皇子试卷,请皇上御览。”聂成显虽然心中忐忑,却也不敢君前失仪道。
接过云英转递的皇子试卷,李玄炽随手拿起第一份试卷。
皇子们的试卷,按照未出阁辟府的皇子的序齿排序,李玄炽拿起的第一份试卷是十皇子李静让的答卷。
翻开李静让的答卷,第一眼看到李静让的殿试诗,就眼前一亮,尤其是最后一句“笔下百姓事,纸上论关天”,不错啊!
今天值得高兴的事又有了一件。
“静让的这首诗写得好,对仗工整,起笔有神。”李玄炽赞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就翻到了第二页的策论。
看了一会之后,又再次点点头:“嗯……在青海到大同一线沿线筑堡,做到十里一堡就可以有效防御准格尔的犯边,主意是不错,可惜太耗费钱粮,真这么做恐怕消耗掉金山银海都未必能建成……唔……不过以能想到这一层就不错了。”
“好!”李玄炽看完,赞了一声就把李静让的试卷放一边,紧接着,拿起下一份答卷翻阅了起来。
李玄炽知道,第二份答卷是皇十一子李静铿的答卷。
对于这个儿子,李玄炽一直不抱什么希望,这个儿子从小就只知道吃,前段时间还听说别人给他选银子,这傻小子只选一两银子的事,不过李玄炽忙于朝政军务,也没时间思考这个事,只是下意识觉得这个儿子还是笨,便把这事丢弃到一边没放在心上。
对于这个儿子的试卷,李玄炽没抱什么希望。
只不过翻到了,就随意翻一下。
但是当李玄炽翻到李静铿的答卷的第一页的时候,顿时就被一首诗惊到了。
“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诗句李玄炽看在眼里,诗中的意境在心中一闪而过。
无论是气势、意境、深度,都比刚才看到的那首诗高上一节,十皇子李静让的诗绘情绘景下笔有神,但只是局限于殿试情景,而皇十一子李静铿的诗,则当仁不让的把整个格调拔高到了家国天下的高度。
九州便是天下,天公就是大顺朝,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在希望大顺朝多出几个人才,把大顺这艘千疮百孔的大船开得更远吗?
不对……天公是朕,这是在说朕应该仔细选拔人才,告诫朕忠言逆耳利于行,脚踏实地不拘泥于形式……
好几个念头在皇帝的心中不断闪过,当他忍不住想赞扬一句的时候,这才想起来,写这首诗的不是自己的草包儿子,皇十一子李静铿吗?
“这……嘶……”原本几欲出口的赞扬之声被摁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疑惑的“嗯?”
这小子怎么可能写得出这么好的诗?
对于这个儿子,皇帝平常虽然不怎么关心,可毕竟是自己下的种,成长情况还是知道的,五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用筷子,平常就知道吃零嘴,能写出格调这么高诗词?
可是提前泄题又不可能啊。
因为这题是今天早上皇帝自己想出来的,出完了题就直接让皇子教习所的人送去给几个皇子考试了,就算泄密,从南书房到皇子教习所这点路程一炷香多一点的时间,不可能有机会通风报信,并找人替写,再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