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铿在后台看到这怨念值,当即就吓到了,这……怨念值也太大了吧?几乎是李静铿得到系统以来,收获的怨念值中数额大小靠前的一笔怨念收入。
李静铿的回答没有明确拒绝。
但胡胜心明眼亮,十分明白,这种回答相当于十一殿下不愿和太子搅合在一起。
明白人说话是不需要说太白的。
为了拉拢一个太子党羽失败,竟然有这么大的怨念!
看来……胡胜和太子的关系真的非同一般啊!
想到这里,李静铿忽然发现,这坑爹系统虽然挺坑爹,功能也挺广,还有分辨别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的亲疏辨别功能,。
这以后要是想知道谁是谁的党羽,那不是还挺方便?
胡胜心中失望之下,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脸上笑了笑,道:
“十一殿下好生悠闲啊,只是这普天之下,只有太子与殿下一般仁厚,若将来太子被废,还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夺得储位,到时候黎民百姓失去一位仁君,又要受多大的苦?十一殿下愿意看到那样的结果吗?还请十一殿下三思,老臣告辞。”
说完,胡胜也不等李静铿有什么表示,扭头就走。
说告辞就告辞啊!
这回轮到李静铿不高兴了!不是因为胡胜的态度,而是胡胜捏准了李静铿的性格,把“明白人只需要把意思表达清楚”这一条发挥到了极致。
不得不说,李静铿为这两百条老弱妇孺的命求情,让胡胜抓住了李静铿的弱点。
这个弱点,就是李静铿还有点良心。
很多时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谋事往往是需要昧着良心的。
这就是李静铿的不足,他是一个来自后世的普通的死肥宅,明知道良心不值钱,可依旧无法想象一个小男孩被押到断头台上,断头台下有一个箩筐,箩筐里已经堆满了小男孩的父亲和爷爷的人头的场景。
而胡胜这种老奸巨猾的内阁辅政大臣,则稳稳的抓住了李静铿的这个弱点,用来说服他。
不过胡胜永远想不到,如今的李静铿身体里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也许还在名为李坑的前世的时候,李坑就不是一个聪明人,但后世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给他带来了太多的信息,其中就绝对不会认为仁君对百姓有好处。
相反,李静铿认为,有时候所谓的仁君,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更大。
君主如果太仁慈,意味着舍不得处死罪犯;舍不得处死罪犯,罪犯就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意味着犯罪成本太低……
犯罪成本太低,受害的是循规蹈矩的普通百姓,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人都不守法,人人有机会就打擦边球,法律形同虚设。
最后整个国家都会充斥对法律的不信任,从而陷入拉帮结派,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
在丛林法则之下,受害最深的就是那些处于最底层的、老实巴交的普通老百姓。
所以李静铿对所谓仁君,并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