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棉甲为对抗火器,开始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清军的棉甲最初是从明军手中缴获,后来又自己加以改进产生的。】
【棉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中弹伤的不重)。】
【.棉甲,棉花7 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缝紧,入水浸透,取出铺地,用脚踏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
【八旗盔甲都是很厚的棉甲。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就是现在看到的八旗甲胄了。棉甲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铁甲则对传统的弓驽具有防御能力。而且辽东气候寒冷,棉甲还有防寒的作用。】
~~~~~~~~~~~~~
【腰刀,即佩戴在腰间的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刀长约三尺,刀身狭,柄短。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腰刀造法,铁要多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秒尤在尖。”】
~~~~~~~~~~~~~
小旗谷子,头戴帽儿盔,身穿棉甲,胸口和后背对应胸口的位置各有着一个黄色的护心镜,背上背着一把军用弩和四杆投枪,小臂上带着铁护手,手上拿着一杆一丈三尺长的木制旗枪,腰间锃带上左边挂着腰刀和衔枚,右边挂着箭壶和葫芦水壶,小腿上打着绑腿、别着匕首,脚上穿着棉布鞋。
【古代镶嵌在战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铜镜。一般位于胸口正中的位置,多为圆形,正面凸出,较其他部分甲片厚;其表面比较光滑,因此被称作“镜”,在受到攻击时可以起到缓冲、转移正面攻击的作用。】
【旗枪,武术长器械。枪长一丈二尺。枪头下枪缨部位有一面三角形旗帜和两根彩带。旗枪主要为出征指挥之用。如临阵对敌,其作用亦与枪缨相同,可以迷惑对方。】
【有一个国家原来是不使用投枪的,但是在其它国家的投枪地位下降以后,它却改变传统,把投枪列入了制式装备。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宋朝借鉴南方民族的兵器,生产了棱枪,这种投枪长数尺,手投可达数十步远;元朝的投枪有长短两种,长投枪又分为欺胡大、巴尔恰两种,可以作为长枪使用。短投枪称为三尾标枪,尾部有三尖刃,似乎是起类似箭羽的稳定作用。】
【明朝继续使用投枪,有陆战用的标枪和战船上使用的犁头镖和小镖,形制比宋朝投枪有了改进,枪杆用颤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2.1米,前粗后细,铁头重大,中心在前,据说这样投得远而准,而且有力。】
【这些投枪一般可以投二、三十步远;清朝继续使用投枪,不过主要是水师使用。长三到五尺,有手镖、犁头镖、铁斗镖等类型。】
~~~~~~~~
“夜不收秦山出列”小旗谷子再次大声吼道。
第五排的夜不收秦山,牵着一匹枣红马,小跑着向谷子所在位置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