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左手牵着枣红马,头戴帽儿盔,身穿棉布甲,背上背着四秆三尺长的投枪,小臂上戴着铁护手,腰间锃带上左边挂着腰刀和衔枚,右边挂着箭壶和葫芦水壶,小腿上打着绑腿、别着匕首,脚上穿着马靴,马背上带着一把军用弩、一把马弓、一把工兵铲。
“报告小旗大人,第一小旗夜不收秦山,带着军马”闪电“奉命而来,请指示。”秦山立正后,右手五指、手掌摊平,手心微微向内,中指微触眉梢,敬了一个军礼。
“立正、稍息,向周围方圆五里侦查。”小旗谷子同样的回了一个军礼,并命令道。
秦山猛地窜上马背,开始缓慢加速,向北方驶去。
~~~~~~~~~~~~~~~~
”第一小旗刀盾手出列。“小旗谷子对着队列大声吼道。
“是,左伍长刀盾手牧云领命”
“是,右伍长刀盾手梅山领命”
只听两声不分先后的大吼过后,从队列中走出了两个身高体壮的人,小跑着向谷子处而去,两人头戴帽儿盔,内穿棉甲,外罩锁子甲,背上背着藤牌,小臂带着铁臂手,腰间锃带上左边挂着三尺长的大刀和衔枚,右边挂着葫芦水壶,小腿上打着绑腿、别着匕首,脚上穿着马靴。
“报告小旗大人,第一小旗左伍长刀盾手牧云奉命而来,请指示“
“报告总旗大人,第一小旗右伍长刀盾手梅山奉命而来,请指示“
”牧云、梅山,站于军犬手后警戒。“小旗谷子大声命令道。
”是“
”是“
两个大汉小跑着向军犬手后方而去~~~~
~~~~~~~~~
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金属铠甲。公元前5世纪或更早,可能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发明了锁子甲,早期的锁子甲无论材质还是性能均不如后世。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不同文明地方制作材料不同。
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经过当时中国制甲大师的改良,就有《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中的最高品“铠如环锁,射不可入。”
普通的弓箭不能射入,显然这是无论材质还是手法都是当时最好的中国锁子甲。唐代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西藏地区使用最为广泛,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明中后期军队大批量装备锁子甲和棉甲。
还有另外一种山文甲也是锁子甲的一种。
锁子甲,也称作链甲(ail),但有别于链甲,有时简称为“锁甲”,是一种在铁器冷兵器时代出现的铠甲。
十字军东征时,相对普通乡民组成的十字军步兵而言人数稀少的贵族骑士们几乎都披挂锁子甲。其重量大约13公斤。
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主要的作用还有对弓弩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