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禄月俸七十二石,折合成银元票是一百零八两,宣府现在的粮价是一两五百文。这个月俸即使不克扣军饷也足够一家的开销了,但是这个想要大富大贵就不可能了,这个如果只以后世普通大米的价格衡量,侯世禄的月薪也在七八万元左右,当然丰年和灾年的米价大不相同,这个价钱也不过是一个参考,这么高工资看着很多,可是放到一个高官的家里可就不够用了,高官家里得有丫鬟仆役伺候,这些人可都要吃主家的,喝主家的!每月还要给点月例,也就是工钱。而且作为高官不能只有一个老妻,怎么也得娶两个妾吧!
这样算下来这点月俸根本就不够,这还是希望营足额发放,如果按照朝廷的发放方式,本色、折色七算八算到手的钱粮能够理论上的六成就算是户部良心了!
如果从一品的高官月俸不能看出大明的工资水平,那么看一看不入流的官员的工资吧,月俸三石,这是什么水平呢还是按照现在宣府的米价来衡量,大概就是二千元左右,这个工资水平甚至比后世刚入职的公务员还低。
总体来就是大明的高官工资水平不低,但是基层官吏的工资太低了,低到他们如果不捞偏门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大明这样的工资架构没办法不让吏贪腐,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圣人,为朝廷干活是想过好日子,如果朝廷给的钱粮连温饱都解决的勉勉强强,谁还去卖力给你干活?
大明朝的工资混乱还在于没有一个健康的货币系统,本来宝钞如果使用好了,可以让大明提前进入金融时代,可是历代皇帝大臣没有一个懂金融的,都把宝钞当成了敛财的工具,到最后弄得怒人怨不得不取缔。
没有健康的金融货币系统,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物资价值衡量体系,所以在发放俸禄的时候,吏才能上下其手,一匹不值钱的绢就要给你按上等的丝绸定价,你能怎么办?一句上面就这布值这么多钱,他们也是听命行事,一般官员都是让家中仆役去领俸禄,为了所谓的体面又不愿意去争论这些,显得自己太过看中阿堵物!
明的不能下手,只能暗地里上下其手,到最后演变成了无官不贪,反倒是清官成了另类,海瑞之所以那么出名,就是因为他是官场的另类!
反倒是到了满清,因为他们大肆的屠杀劫掠,明末蓬勃兴起的海洋贸易聚集的白银都到了满清朝廷的手里,使得满清有了足够的白银完成了白银的货币化,满清朝廷收税也不在收实物税,到雍正实行全民纳税之后更是大大增加了满清国库的收入,这才有了乾隆这个败家子的大肆挥霍,埋下了满清灭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