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还是没有明白张三所说的涨价对老百姓有好处的说法,还没听说过多花钱是好事呢,这就跟吃亏是福一个道理,既然是福,怎么不见有人愿意吃亏。
价格杠杆这个在后世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在明末这个小农经济时代讲给人听,就跟讲天书差不多。
张三只能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孙传庭明白为什么稍微有一点通胀对经济是有好处的。
“伯雅先生!接着我刚才说的话,老百姓发现肉涨价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生猪活羊的价格也上涨了,鸡鸭鱼肉与蛋类也涨钱了,本来不打算养牲畜的人家也要盘算盘算是不是也应该养点牲畜,大的牲畜养不起,养几只羊,喂几只鸡鸭总是可以的。这些小牲畜并不费人力,利用空余时间就能照顾好,并不用耽误农时。很快这些农产品就能铺满整个市场,当供给充裕了之后物价自然就会回落。百姓们因为养殖的副业多收入一些零花钱,这些钱他们完全可以用来改善生活需求,本来不敢买的物件也敢买上一点儿。市场也就更加的繁荣,市场繁荣就意味着政府会得到更多的税收。税收多了政府就能做更多的改善民生之事,这就是经济循环。只有让财富动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不然如地主老财一般将银子埋在地窖里,永远也得不到新的财富。”
孙传庭听到张三说什么地主老财把银子埋在地窖里的做法时,不由得老脸一红,这个藏银子的做法自己在家也做过。汉人的思维都是将银子存起来才觉得有安全感,不然总觉得是寅吃卯粮,不像是过日子的做法。
“先生!鼓励百姓花钱是不是会助长奢靡之风,若是百姓都习惯了不留积蓄,一旦遇到风险可就毫无抵抗能力了。”
“奢靡之风不鼓励就没有了吗?人富贵之后肯定会想着享受生活,现在富贵人家哪个不奢靡,这是人性是挡不住的。政府只能从赋税上对奢靡之物进行调节,比如珠宝玉器等奢侈品收取重税,将其价格尽量抬高,将大部分百姓阻拦在奢侈品之外。在生活必需品上政府要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不使物价上涨太快,也不使物价下跌太快。生活物资太贵太便宜都会伤及百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谷贱伤农,谷贵一样的伤农。政府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持市场平稳运行,并通过市场调节作用,让市场保持活力。对于百姓的积蓄问题,我汉人的储蓄观念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根本不用我们担心他们寅吃卯粮,政府要想办法让百姓多挣钱,只有收入多了,他们才敢放开手脚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