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郑鸣还一边要来纸墨,分别以1639年下水的英国海上君主号,和十世纪的巴尔迪摩纵帆船为蓝本,草绘了两张大致轮廓图。
尤其还将船身船帆尺寸和帆索排布情况重点标了出来。
当然,明代度量衡与原时空有所差别,因此郑鸣早在开会之前便早早打好草稿,全部按照一尺等于三十二厘米,进行了换算,此时纸上标的便是明代营造尺数码。
这手绝活一旦露出,在座众人无不侧目,更令两位造船大师怀疑这位钦差是否出自那位造船名师门下。
随后便是提问时间,郑鸣有言在先:这次会议的主旨就是头脑风暴,只论技术思路,没有官职大小,但有疑问,定要一吐为快,万不能揣着糊涂装明白!
公输舸早就攒了一肚子问题,郑鸣话音一落,立时连珠炮般的将心中疑窦一一抖搂出来,即便有些问题在现代人来看都属基础常识一类,郑鸣却也不厌其烦,一一耐心作答。
反倒是苏正源一言不发,看似颇有抵触情绪,却又不敢当场发作,只是气鼓鼓的闷在肚里,很快便将一张红脸憋成了猪肝色。
郑鸣自然能够看得出来,本要主动开解几句,转念一想,却又放弃,因为郑鸣有意要瞧瞧此人心胸到底如何,毕竟以后还要长期在一个锅里抡饭勺,不清楚这些人的人性底色,那可万万不行。
眼见座中再也无人发问,郑鸣便将发散开来的思路重新归拢回来,并将未来造船重心着落到两个点上:
一、速度要快,帆缆要改,顺风时速不得低于欧洲帆船,起码要达到12节以上!
二、载炮要多,火力要猛,尤其要开发出两舷炮位和至少两层全铺火炮甲板!
问题需要逐一解决,首先是速度快,细细一想,无非两个思路:
首先,船身比例要尽量细长,尽可能减少海水阻力,但又不能明显降低船只稳定性,尤其是领先时代的水密舱结构不能放弃;
其次,桅杆要尽量高,帆面面积要尽量大,从而充分利用风力,但又不能放弃中华硬帆易于操作和能使面风的特点。
如此一来,想要两全其美,却是难了!
眼见无人作声,郑鸣也不强求,只是给船厢的两位大家布置了一道作业:两个月后,船厂,各自拿出自己的新式帆船设计模型,船身长度暂定为40米,至少两层全铺火炮甲板,两舷炮位不得少40门,缩放比例为10:1。
为了方便记住这些数字,郑鸣随即编了一个代号:四二四项目。
至于船型,尽可取长补短,中西合璧,为此,郑鸣还将邓公那句名言引用一番: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阮密身为帆厢厢头,一应船帆索缆均须按照两位船厢厢头要求及时配置到位。
阮密自不必说,早早应承下来,公输舸略想一想,也欣然领命,唯有那位苏正源眉头紧锁,几乎凝成一个疙瘩,欲言又止几次,终究还是不曾说出话来,只是点了点头,算了勉强默认下来。
于是,转入第二个话题:造炮!
造炮远比造船复杂得多,一来木作是成熟工艺,数千年来香火不断,世代累积,及至宋明两代,已然登峰造极,遍视寰宇全球,无出华夏其右者。
无论是材料选择、连接结构、款式样范,还是经验教训,均有样板模范抑或前车之鉴,其独创的榫卯连接、斗拱支撑与雕刻细作之法,可谓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二来,中华船式已有福船、广船、沙船、鸟船、楼船等历代成熟范例,只需汇集欧式帆船优点,融会贯通,便可用于改进创造。
而火炮却又不同,虽然火药也属华夏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先使用火炮之地也在神州,但历代统治者或出于泱泱天朝无人敢犯的心态,或为了防止火炮工艺流于民间可能造反的念头,火药更多用于制造烟花,炮匠更被禁锢于官军,从而造成故步自封状态,进步并不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