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凡觉得自己的头脑是简单的,准确的说是一种无知。
工友们都拿大学生看他,那段时间陆凡明白了学生气的具体含义,他也看见了工友身上散发出来的干练、沉稳和朴素的世故,陆凡不知道他们的忙碌为了什么,这个不大的厂子,是一个新鲜的世界,陆凡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他不知道每月不到二百元的工资能做什么,金钱对他来说还有太多的用途等着他去发现,生活成为了迷宫,陆凡蜷缩在自己拘谨和小心翼翼的狭小空间里,自卑和迷茫被表面的言语谦恭所掩藏,生活在陆凡的思想里成为了一个个狭小的空间;他不知道生活的广阔和丰富多彩在哪儿,不清楚林立的楼房是从哪里来的;他把这一切都写进了信里,夹杂在一份惆怅的思念里。
当陆凡和工友一起躺在包装纸箱上面的时候,心底最后的一丝优越感也消失了,此后,陆凡开始了一段混沌和混乱的生活,在这段日子里,陆凡终于明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自己来说,原来只停留在试卷上,生活是一片茂密的丛林。
刘雯的来信中,也慢慢掺杂着太多的无奈和愁苦。
挣扎,最后成为信件中的主要内容,思念在挣扎中凋谢了,原本这凋谢的灼灼其华的思念之花应该结出一个稚果,但这份思念却成了青涩之花,季节过后,再无痕迹。
形生而塞,虚明而通,万物不出此理。
当迷茫塞满身体的时候,陆凡走向了生活的另一端,他选择了终结,那一刻,陆凡在不知不觉中,把过去留给了昨天,但昨天终究未曾逝去,化成了血液中流淌着的一份纠缠不清的惭愧和歉疚。
选择放弃,是因为我们另有选择,陆凡在选择中往复轮回。“即鹿无虞,君子几,不如舍”陆凡常常想起这句话,他曾经为此归咎与距离的遥远,甚至归咎生活的现实和残酷,曾感慨造化弄人。
放下执着,便得解脱,这是一句富有深刻内涵的一句话,陆凡对它的理解是简单的——放下,他没有去思考执着和解脱意味着什么。
陆凡放下了,他放下的重负变成了一种伤害,由别人承受着,多年后,陆凡明白“负且乘,致寇至”这句话的含义。
直至十几年后,陆凡写了一篇文字,挂在了QQ聊天室:
向知或不知我名字,因我所做、举止言行,经意与否,所受困扰和伤害的人,说声对不起并铭记知或不知我名字的人给予我的宽容。